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康氏要闻

巫溪英雄康云程:丰都之役舍命救护刘伯承

浏览: 次 日期:2011-09-13

 

编者按:该文是重庆巫溪的族人康明热情向本刊推荐的。刘伯承是家喻户晓的开国元帅、著名军事家,他右眼受伤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但是,令康姓人自豪的舍命救护他的英雄康云程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为此,本刊特全文转载,以飨族人,并向作者表示诚挚感谢。 1916年,刘伯承元帅在丰都之役时右眼受伤致残,其不用麻药进行手术的故事广为传颂,刘帅本人也被誉为“军神”。然而,在刘帅伤重期间,一直默默守护身旁的巫溪县谭家坝(今峰灵镇)人康云程却鲜为人知…… 1915年冬,北京城朔风呼呼,天寒地冻,窃国大盗袁世凯一脚踢翻民国,恢复君主制度,黄袍加身,称号“中华帝国皇帝”。革命党人痛定思痛,遂有“南天一柱”云南蔡锷将军登高一呼,天下响应。四川革命党人为支持云南首义,衔孙中山先生之命,决定由王伯常、刘伯承、康云程等人潜回川东组织起义。 刘伯承就是后来名声赫赫的开国元勋刘伯承元帅,而这康云程又是何许人? 逃亡上海:他乡结至交 康云程,巫溪县谭家坝(今峰灵镇)人。幼从县学,后考入夔联中。受革命思潮影响,十六岁时离校赴宜昌考取蜀军第五师弁目队(革命党人熊克武创办的军官干部学校)。 康家祖上经商,家境颇为富有。康云程可谓家庭叛逆,不恋舒适生活,13岁就发狠走出家门。“好铁不打钉,好儿不当兵。”传统的道理说不服他留家经商。 “大丈夫当仗剑拯民于水火,岂顾一身之富贵!” 辛亥革命后,康云程参加熊克武的蜀军攻入四川。蜀军第五师是熊克武在宜昌用川汉铁路款购置武器组建的,熊克武亲任师长,但懋辛任参谋长,自师长以下军官,几乎清一色的同盟会员。当时第五师因官佐不足,熊克武向重庆都督张列五(也是成都列五中学创办者)求援,要求选派由张创办的重庆军政府陆军将弁学堂的优等学生成立速成班,限半年毕业,以补充部队官佐。在读的刘伯承以各科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第五师。 而此时,虽康、刘同在第五师却相互不认识。 1913年7月12日,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兴兵讨袁。8月,蜀军第五师在重庆举起义帜讨袁,通电全国宣布四川独立,地方军政民众推熊克武为讨袁军总司令。 由于袁世凯北洋军的镇压,各地讨袁军相继失败,9月,四川讨袁军也失败,熊克武亡命国外,第五师一些将士也逃奔到上海继续奋斗,呼号革命。康云程也在这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及中华革命党。 在上海期间,康云程结识了同为川东老乡的刘伯承——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忧国忧民是他们共同的心绪,反帝反袁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血战丰都:舍命救伯承 1916年,王伯常、刘伯承、康云程一行回川后在涪陵大顺场举行起义,树帜为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王任支队长,刘伯承负责军事指挥,康云程充当联络。 时有云南的护国军主力第一军1万余人在蔡锷率领下在川南宜宾、泸州一带与袁世凯悍将曹锟、张敬尧等部3万7千人恶战。为了遮断长江,阻截袁军对四川的水陆增援,减少云南护国军在川南的攻防压力,刘伯承他们在攻打长寿县城失利的情况下,决定伺机夺取具有同样军事战略位置的丰都。 当部队行进到距丰都三十多里的马口垭时,就地休息待命。刘伯承派康云程进丰都城内侦察军情。 丰都位于长江边,背靠群山,城墙高耸,城门若洞,地势易守难攻。康云程混入丰都后,摸清了袁军的情况:约有两个团,这样的兵力,无论从装备还是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刘伯承所率领的护国军。按正常情况没有取胜的可能。由于年轻气盛的康云程求胜心迫、杀敌心切,生怕如实报告敌情而动摇刘伯承攻打丰都的决心,就只说城内仅驻防袁军两个营。对刘伯承来说,两个营自然不会放在眼里,于是决定:康云程继续潜入城内作内应,部队于头日夜间运动,次日拂晓突然发起攻击。 手脚麻利头脑灵活的康云程重新混入丰都后,乘着夜色孤身独胆四下活动。深夜闻听枪声知道战斗已经打响,立即张贴布告、檄文,并设法打开城门迎接队伍。面对护国军的突然袭击,袁军丧胆,被赶出丰都,康云程急切奔走军中却未能找到刘伯承。后知刘在攻打城门时遭受右侧流弹袭击,右眼珠已被击出,重伤,血流不止,疼痛无比,昏迷倒下,暂息城内邮局。 天亮,袁军发现护国军人数不多,便组织反攻。护国军无法据守,决定弃城转移到涪陵鹤游坪休整。 转移时,没有担架,康云程差部下找来竹箩筐,让刘伯承坐在里面抬走。 后来由于刘伯承的伤势日趋恶化,军中无主帅。这时的护国军中有干部感到前途无望,支队长王伯常束手无策,左右徘徊,最后竟然一人私奔重庆了事。下面的人也瓜分枪支各拖一支队伍走了。 此时康云程留了下来,与刘伯承同匿涪陵省参议员刘云尝家,寸步不离地护守在刘伯承身边。 待刘伯承身体稍稍恢复,康云程又护送其潜赴重庆就医。月黑风高夜,途中又遭土匪拦路抢劫,抬夫逃之夭夭。牙齿咬得咔咔直响的中等个子的康云程,只得背负着魁梧的刘伯承,顶着棉被盖,踉踉跄跄,在豆子田中摸夜赶路。后又改易姓名,从长江南岸渡江进入重庆,躲藏在蜀军五师旧部王尔常兄弟家中,最后送入重庆宽仁医院(美国教会所办),请一位德国籍医生为刘伯承手术。 手术前刘伯承拒用麻醉药,咬着一张毛巾抱着柱子痛得大汗淋漓也一声不吭,手术结束,嘴里的毛巾已经磨成碎丝。 术后,那位对中国历史略知一二的德国医生硬生生的对康说:“你,送来的伤员,叫我,想起你们古代中国,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敬佩,敬佩。”听得康云程这位铁打的汉子泪眼花花。 世路艰辛:人生多坎坷 在刘伯承伤情稍稍稳定后,康云程受命返回下川东,在长寿获得10多只枪,到开江加入王伯常护国军第四支队,转战梁山、万县、开县等地。 第二年夏,康云程在熊克武回川任第五师师长后,先后在其部队任排长、连长、营长,随后配合刘伯承攻入成都,驻防广元。后在护法战争中,先后任中校副官和新兵大队长。民国14年,随熊克武开赴广州,不久该军被蒋介石解散。同年冬,康云程颓然返回巫溪,出任县团务局长,在县办团练干部学校。 1927年,康云程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意欲重投革命,辞去团练局长赶赴成都加入同志会,和钟汝为、孙壹东等人起兵反对军阀刘湘,征战多年未果后隐身商界。 1949年,康云程秘密到重庆见到了阔别30余年的刘伯承,而此时,刘已经是解放军入川的统帅、中共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次相见,康不仅见到了刘伯承,而且还见到了自己的老上级、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熊克武,并在其关照下到成都定居,以做小买卖为生。 解放后,康云程担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历史研究员,1964年在成都病逝。

(本文原载2010年7月5日《巫溪时报》第4版,转载时,仅对原文小标题稍作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