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运城市绛县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22-06-18

绛县,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位于运城市东北隅,中条山西北麓,地处运城、临汾、晋城三市交界地带,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县相邻,北部自东而西由翼城县、曲沃县、侯马市环绕,总面积978.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1.0007万亩,基本农田面积32.47万亩,水浇地面积23.08万亩,富硒土壤面积4万余亩。辖10个乡镇(8镇2乡)、133个行政村,全县常住人口22.7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绛县常住人口为226871人。 2019年,绛县下辖8个镇、2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绛县历史悠久,周家庄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最大的人类聚集地。绛县是尧的故乡,“尧的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有晋献公墓、晋文公墓、晋灵公墓、车厢城等众多遗迹。《左传》中关于长寿“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因此绛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  

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39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0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9.44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7369亿元,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5%、33.3%和49.2%。 

2020年,绛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财政总收入增长14.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7.2%。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绛县,史称古绛,因“县北绛山为名也”。据清乾隆《绛县志》:“绛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一名紫金山。草木不生,土色俱赤,且以此取名焉。” 



建制沿革

唐尧、虞、夏,绛县属冀州地。


春秋属晋,周惠王八年(前669年),晋献公围杀群公子于“聚”(聚,县城南5千米南城村,名车厢城),并将此地命为绛,次年命大司空士蔿修筑绛城,始定都于绛。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设县,名为“绛县”。


周简王元年(前585年),晋景公迁晋都于新田(今侯马市年),命新田为新绛,称原晋都绛为故绛。安王二十五年(前377年),韩、赵、魏灭晋,三分其地,晋亡。故绛属魏曲阳地。

秦始皇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绛县,属河东郡。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县境东北为翼城县,西南为闻喜县,属河东郡。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改绛县为绛邑县,属河东郡。

魏正始八年(247年),属平阳郡。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改绛县邑县为绛县(今翼城县),属正平郡。太和十八年(494年),置南绛县(今浍河以南),北绛县(今浍河以北),南绛县治所车厢城。仍属正平郡。建义元年(528年),置南绛郡,治所浍交川(今大郡村),属正平郡。辖南绛、小乡二县。

西魏大统五年(539年),侨置建州于郡。二十年(554年),去南宇,为绛郡绛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改绛郡绛县为绛县,属正平郡。

隋开皇元年(581年),属绛郡。开皇三年(583年),郡废,绛县属绛州。大业三年(607年),州废,绛县属绛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绛县治所由车厢城迁至今治,属浍州。四年(621年),浍州废,属绛州。

五代时期,绛县属河东道绛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绛县为中等县,属河东路绛州。

金天会五年(1127年),绛县属河东南路绛州。

元中统三年(1262年),绛县为下(小)县,隶属同上。

明洪武二年(1369年),绛县属平阳府绛州。

清顺治元年(1644年),绛县属平阳府直隶绛州。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绛县属河东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二行政公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专署。

1949年3月22日,属翼城临时专署。9月13日,属运城专署。

1954年,属晋南专署。

1958年11月,绛县建制撤销,东部归翼城县,西部归闻喜县,县境隶属同上。

1961年5月,绛县建制恢复,隶属晋南专署。

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两专署(后改为行政公署),绛县属运城行政公署。

2000年,运城公署改为运城市,绛县隶属运城市。

2008年,隶属未变。 


行政区划


2019年,绛县下辖8个镇、2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   。绛县人民政府驻古绛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