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运城市平陆县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23-11-18

平陆县,隶属山西省运城市,是山西的南大门,总面积1173.5平方千米。在全国气候区划上是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中的渭河气候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截至2023年7月,平陆县辖8个镇、1个乡 。县政府驻圣人涧镇。2022年末,平陆县常住人口198716人。  

唐初属蒲州,天宝元年(742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开黄河三门漕道以利水运,从河中挖出古刃,有篆文“平陆”二字,以为祥瑞,遂改名为称平陆县之始。1970年5月1日起,平陆属运城行署管辖。2001年1月,运城改地设市,平陆属运城市管辖。境内运三高速、209国道、蒙华铁路横贯南北。境内有茅津渡、傅相祠等风景名胜。 

2018年,平陆县共完成生产总值48803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7443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80843万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99745万元,增长8.8%。 2020年,平陆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350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

建置沿革


平陆夏、商称虞。

周初武王封仲雍后于此,国仍号虞。春秋时为晋献公所灭,成了晋之大阳邑,以在大河之阳故名。战国时为魏之吴城。

秦为河东郡地。

西汉始置大阳县。王莽新朝改名勤田。东汉复为大阳县,又名太阳县。魏、晋因之。

南北朝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河北郡来治,大阳县属之。北周天和二年(567年)改为河北县。

隋开皇初(581年)郡废,属河东郡。

唐初属蒲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陕州。天宝元年(742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开黄河三门漕道以利水运,从河中挖出古刃,有篆文“平陆”二字,以为祥瑞,遂改名为称平陆县之始。五代仍旧。

宋时划县为上中下三等,平陆为上县,属陕州。

金代属解州,兴定四年(1220年) 州治移县。

元中统年间州徙。至元三年(1266年)将丙城并入平陆,元代元贞初仍分置。

清初因之,雍正二年(1724年)改解州为直隶州,邑为辖境之一。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治,设道县属河东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平陆由省直辖为二等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在运城成立,平陆从属之。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改行政主任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仍属之。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平陆抗日民主县政府于6月5日在县东黄龙凹成立,属太岳区管辖。8月太岳区成立五专署,平陆归其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春,县东一部分划归康杰县。12月18日,康杰县撤销,仍划归平陆。9月太岳区调整为四个专署,平陆属三专署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平陆全境解放,阎锡山县政权被摧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平陆划归晋绥边区十一分区管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15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撤销,分设晋南、晋西北两个行署,直属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平陆划归晋南行署运城分署管辖;6月晋南行政公署下增设五个中心县,平陆隶属运城安邑中心县;8月平陆归山西省人民政府运城专署管辖。

1954年7月~1970年4月,平陆属晋南专署管辖(专署驻临汾)。

1970年5月1日起,平陆属运城行署管辖。2001年1月,运城改地设市,平陆属运城市管辖。 [6]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明代中叶,平陆曾编户55里(一般110户为里)。明末,遭严重灾荒减为36里,再减为18里,复减为8大里4小里。是时,全县共有147村。

清初沿明制。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全县划分为35社。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全县划为6路。是时,平陆县共有308个村。清末(1909年),全县划为6区。

民国六年(1917年),全县划为4个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县解放,行政区划为一区(老城关)二区(东延)、三区(曹川)、四区(张店)、五区(七泉),原老四区(常乐)划归芮城。调整后平陆有5个行政区、65个行政村、1011个自然村。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春,五区(七泉)并入三区。

1949年,常乐等地仍划归平陆,列为五区。全县共有5个行政区,88个行政村,1124个自然村。

1953年普选划乡,撤销一、二、三、四、五区,暂保留三区。

1954年完成划乡工作。结合划乡,将洪池乡的大、小沟南划归芮城;将县东的七泉、姚泉划归夏县。全县有52个乡,下辖113个行政村、1122个自然村。

1956年撤销三区。6月原有的52个乡合并扩大为1个镇21个乡。

1957年,再调整合并为14个乡,行政村体制则缩小为448个。

1958年8月26日,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全县合并转化为6个人民公社和1个矿区社。不久,矿区公社撤销,辖区分别划入曹川和三门两个公社。继之,三门公社并入红旗公社。这时,全县5个公社是:常乐(卫星)、城关(火箭)、圣人涧(红旗)、张店(飞跃)、曹川(超英)。下辖106个管理区,433个生产队,128个自然村。

1960年,圣人润公社分为圣人涧、部官、三门3个公社,原城关公社改为张村公社。

1961年行政区划再次变更。原常乐公社分为常乐、洪池、西侯3个公社;原张村公社分为张村留史、杜马3个公社;原张店公社分为张店、晴岚2个公社;原曹川公社分为曹川、后窑(后更名为坡底)2个公社。并把管理区调整改称生产大队,生产队仍旧。此时,全县有13个公社,223个生产大队,873个生产队,1150个自然村。

1972年,又从圣人涧公社中分出南村公社,大小队也作了调整,全县共有14个公社,225个生产大队,1436个生产队1154个自然村。

1984年,改划全县为3镇12乡。即:城关镇、常乐镇、张店镇、洪池乡、西侯乡、留史乡、张村乡、杜马乡、部官乡、晴岚乡、南村乡、三门乡、坡底乡、曹川乡、下坪乡。原生产大队改建为229个村(居)民委员会。其中城关、常乐、张店3镇各设1个集镇居民委员会。

1989年,将留史、张村、杜马3个乡靠黄河的78个村民小组划出,分为13个村民委员会,新组建1个老城乡。

1992年6月25日,运城行署批准成立“茅津经济开发区(驻西韩窑)”。

1994年3月12日,张村、曹川两乡改建为镇。

1997年10月24日三门乡改建为镇。2001年撤并乡镇,将原来的17个乡镇区合并调整为6镇、4乡、1个开发区,下辖228个村(居)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19年10月,平陆县辖6个镇、4个乡:圣人涧镇、常乐镇、张店镇、张村镇、曹川镇、三门镇、洪池乡、杜马乡、部官乡、坡底乡。 县政府驻圣人涧镇。

截止2021年9月,平陆县辖8个镇、1个乡: 部官镇、张店镇、圣人涧镇、常乐镇、张村镇、曹川镇、三门镇、洪池镇、杜马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