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太原市迎泽区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19-09-06
迎泽区是山西省太原市市辖区,国务院1997年批准成立的城乡一体化城区,是太原市的中心城区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传媒、通信和金融中心,宋建太原古城的主要所在地,名称源于明朝扩建后古城城门之一的迎泽门,俗称大南门。   迎泽区地处太原市汾河之东、城区中部,南连小店区,北接杏花岭区,东与晋中市榆次区寿阳县相邻,西隔汾河与万柏林区相望。全区下辖6个街道、1个镇,共97个社区、17个行政村,总面积104.57平方公里。 2010年迎泽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3226253万元,第一产业完成3983万元,第二产业完成496789万元,第三产业完成2725481万元。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迎泽区因太原古城大南门——“迎泽门”而得名(太原古城有宜春、迎晖、阜城、振武、承恩、迎泽、拱极、镇远八大城门,分别各自隐含着东、西、南、北的寓意)。  

历史沿革

明洪武九年(1376年)太原城扩建时所建。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之前,南城地区分属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太原以城池为界,划为内八区、外八区,区境为内一、二、三、八区及外一区、外二区管辖地。 1949年5月27日,将原16个区(内、外八区)合并为8个区,南城区境属第一、二、五、六区。 1954年6月4日,太原市各城区以地区方位命名,遂将第一区命名为太原市南城区,辖13个行政街,区政府驻活牛市12号(今解放路中段东侧23号楼址处)。 1956年,区政府改称区人民委员会。   1958年,将郊区的狄村街道辖地划归南城区管辖。同年11月12日区机关迁至柳巷南路19号。 1960年6月20日,撤销南城区人民委员会,改置柳巷、双塔两个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5月18日,撤销城市人民公社,恢复南城区人民委员会建置。  1969年9月7日,成立南城区革命委员会,同时南城区人民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 1980年9月1日,经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南城区人民政府,终止南城区革命委员会职权。 1994年12月,区政府迁至棉花巷15号。 1996年,辖柳巷、文庙、庙前、迎泽、桥东、双塔、坞城、北营、老军营9个街道,334个社区。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迎泽区辖原南城区的迎泽、桥东、文庙、柳巷、老军营、庙前6个街道,原南郊区的孟家井、郝庄(不含狄村)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棉花巷。 2007年,撤销柳北、双塔寺街四、桃园路南路第三、滨河东路第二、双塔西街四、水西关南街、新城南街7个社区居委会,设立劲松社区居委会(迎政发〔2007〕14号)。 2008年,撤销郝庄、东太堡、马庄、店坡、王家峰5个村委会,成立郝庄、东太堡、马庄、店坡、王家峰5个社区居委会。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8年底,迎泽区辖6个街道、2个乡,下设240个社区、29个行政村。 2001年,孟家井乡并入郝庄乡。 2002年4月,郝庄乡撤乡设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底,迎泽区辖6个街道、1个镇,共计97个社区、17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