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太原市小店区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19-08-29
小店区是山西省太原市下辖区,位于东经112°24′-112°43′,北纬37°36′-37°49′,太原市的东南部,晋中盆地的北端,东与晋中市榆次区接壤,南与清徐县毗邻,西与晋源区隔汾河相望,北至南内环街迎泽区相连。是太原市“南移西进、扩容提质”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扩张区域,是太原市与晋中市联合开发的前沿地带。  小店区下辖7个街道、1个镇和2个乡,总面积2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万(2017年)。   2018年,小店区入选中国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建制沿革

  境域春秋属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赵。 秦属太原郡晋阳县,治在今晋源区古城营一带。从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置晋阳县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毁晋阳城,千余年间,境域历代相袭属晋阳县、太原县,而晋阳县、太原县多为郡治、州治、府治、国都。 汉代晋阳为韩国国都、代国国都、太原郡治、并州刺史部;三国为魏太原郡治、并州治; 西晋为太原国都、并州治;十六国时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并州治或国都;北魏、东魏为太原郡治;北齐置大丞相府,为别都;北周为并州治。 隋开皇十年(590年),在汾河之东新置太原县,境域属之。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将汾河西的晋阳城和汾河东的太原城均实行扩建。武则天主政时在汾河上筑有连城,贯通东西二城,城周42里,规模达到鼎盛,成为北方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至此,太原之称逐渐取代晋阳。天授元年(690年)于太原置北都,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盛唐三都”。神龙元年(705年)罢北都,开元十一年(723年)复置北都,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北京。太原、晋阳二县又为太原府治所,并称“赤县”。五代太原、晋阳二县有“龙城”之称,为后唐西京、后晋北京、北汉国都。 宋初赵匡胤、赵光义兴兵十数载,“三下河东”,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灭北汉,占领太原、晋阳二县,纵火烧毁晋阳城。同年废弃太原、晋阳二县,于汾河之东筑平晋城(今境域城西村一带),置平晋县。同时降太原府为并州,移治所于榆次,3年后再迁唐明镇。嘉祐四年(1059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熙宁三年(1070年)废平晋县入阳曲县。政和五年(1115年)复置平晋县。贞祐四年(1216年)废平晋县,次年复置。元仍称平晋,属太原路,后更冀宁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徙平晋县治于汾河之西古晋阳南关(今晋源镇),洪武七年(1374年)废平晋,改称太原县。清仍为太原县,属太原府。今境域杨家堡、狄村以南属太原县,以北属阳曲县。 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制,太原县属冀宁道。 民国16年(1927年)废冀宁道,各县归省直辖。 民国29年(1940年),太原县属晋西第八专署。 民国36年(1947年)9月,改太原县为晋源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于民国27年(1938年)1月成立清(源)太(原)县,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西山杜里坪,属晋绥第八专署。同年6月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奉命将清太县政权交由阎锡山第八行政专员公署接管,清太县分治。 民国32年(1943年)1月,成立清(源)太(原)徐(沟)县,县抗日民主政府驻清源白石沟村。 民国34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清、太、徐3县分治,太原县政府成立,驻地今境内北格镇同过村。翌年10月,再次成立清太徐县, 民国37年(1948年)7月20日晋源县解放后3县分治。同年9月成立太原县人民政府,驻地晋源镇,属吕梁第八专署。 次年3月太原县更名为晋源县,归属晋中第二专署,9月改属汾阳专署。此外,日军占领太原期间,日伪太原县政府于民国32年(1943年)将太原县改名晋泉县,属雁门道,至1945年8月日军投降。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5月6日,太原市新置内、外各4个区,共8个区。境域的狄村乡属外一区;亲贤、杨家堡、黄陵、嘉节乡属外二区;其余乡镇属晋源县。 1950年2月8日,太原市并8个区为4个区,外一、二区合并为第四区。 1951年4月2日,晋源县从汾阳专署划归太原市。8月撤销晋源县建置,并于汾河东新建太原市第七区,驻北格镇。是时,今境域分属太原市第四、第七区。 1954年1月2日,撤销第四区建置,原属第四区的狄村、亲贤、小马、郑村、南坪头、黄陵等乡划归第七区,而将第七区改名为第四区,区政府驻地由北格镇移驻小店镇。6月4日,又将第四区改名为小店区。同时,第一区改名为南城区。今境域分属小店区和南城区。 1957年3月12日,撤销小店区建置,成立太原市郊区。是时,今境域北营、坞城、营盘街道属南城区;黄陵、平阳路、小店街道,刘家堡乡、西温庄乡和北格镇属郊区。 1958年9月,郊区所辖乡镇成立人民公社。 1959年3月,撤销郊区建置,今境域属南城区管辖。 1960年3月,恢复太原市郊区建置。同年6月20日又撤销,同时撤销南城区建置。太原市成立9个城市人民公社,2个农村人民公社(小店、晋祠)。今境域分别属小店农村人民公社和双塔、柳巷城市人民公社。 1961年5月18日,撤销“大公社”建置,恢复南城、晋源等区。今境域北营、坞城、营盘街道属南城区;小店、平阳路、黄陵街道,北格镇、刘家堡乡、西温庄乡划属晋源区。 1963年4月1日,撤销晋源区建置,并将太原市所辖农村人民公社合并成立太原市郊区,今境域建成区属南城区,城郊农村属郊区。 1970年3月26日,撤销太原市郊区建置,新置南郊区、北郊区。今境域小店、平阳路、黄陵街道、北格镇、刘家堡乡、西温庄乡及狄村划属南郊区。区政府驻小店镇。 1980年11月12日,南郊区亲贤公社所属程家村、旱西关、水西关、大南关、老军营、牛站、菜园7个生产大队划入太原市南城区。 1984年,废除人民公社建置、恢复乡镇村建置。 1997年12月12日,太原市调整辖区行政区划,新设小店区。 1998年1月1日,小店区挂牌成立。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8年底,小店区辖3个街道、2个镇、4个乡,分别为:坞城街道、双塔街道、北营街道、小店镇、北格镇、亲贤乡、黄陵乡、西温庄乡、刘家堡乡,下设107个社区、98个行政村。 2000年,双塔街道更名为营盘街道,亲贤乡改设为平阳路街道,黄陵乡改设为黄陵街道。 2001年,小店镇改设为小店街道。 2013年,设立龙城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底,小店区下辖7个街道、1个镇、2个乡,共计123个社区、38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