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山东河北康氏中有“仲”字派家族的同源关系

浏览: 次 日期:2022-10-24

在康氏文化研究会收藏的家谱中,来自山东的家谱是比较多的。而且山东又是华夏康氏五大郡望之一的东平郡望的发源地,山东康氏人口众多,自古及今人才鼎盛。山东康氏支系也多,族源复杂。一步步厘清各支系的族源,对山东康氏乃至全国康氏寻根问祖都有现实意义。在拜读山东康氏族谱的过程中发现,山东各地康氏中,有很多在排行中都有“仲”字一派,研究他们生活的时代、迁徙的轨迹、后代的分布等,可以构建起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他们的同源关系。相关支系的情况,我们先简述如下。

山东德州康氏  据德州《康氏族谱》第一卷《康氏始谱志略》记载:“康氏远祖出北直隶永平府玉田县,数世同居,合家百口,其家主门口夏月常坐一石床,里人呼为石床康氏。”“明兴盛国顺,天命遁去,故北方安堵,会山东土旷民稀,所在者惟版籍,于是上命分北方民以实之,康氏因族大,亦在分徙数,兄弟六人,割其行三仲智,奉命南迁。始祖讳仲德,行六,念手足谊,伴焉。”“由北平过天津,至陵县家焉。”《康氏世系图说》:“康氏原徙自北平之玉田。洪武初,以山东平原数郡所在者惟版籍,于是上命分徙北方民以实之。始祖讳仲德,偕兄仲智奉命南迁,而陵始有康氏。”迁徙时间更加具体。六兄弟中迁其二,留在玉田的四兄弟,也需要我们寻其踪迹。另据《康氏族谱凡例》,至清雍正年间,这支康氏繁衍生息,后代在陵县遍布28处,除此之外,有迁徙到德州、宁津、南皮、齐河、平原、商河者。

山东陵县康氏  《陵县康氏始谱志略》:“康氏远祖出北直隶永平府玉田县,数世同居,合家百口,其家主门口夏月常坐一石床,里人呼为石床康氏。元末大乱,红巾首起山东,平原数郡遭燹甚惨。明兴盛国顺,天命遁去,故北方安堵。会山东土旷民稀,所在者惟版籍,于是上命分徙北方民以实之,康氏因族大,亦在分徙之数。兄弟六人,割其行三仲智,奉命南迁。始祖讳仲德,行六,念手足谊,伴焉。”“由北平过天津,至陵县,家焉。”陵县康氏此支康氏,与德州康氏迁徙记载完全一致,就是同一支。

山东鄄城康氏  据山东鄄城《康氏族谱序》记载:“始祖讳子端,号仲达,携其弟子方号仲方,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至斯土。子端公率四子与长子景乐居康刘庄,次景若居曹州康庄(即康堤口),三景贤居曹州康葫芦沟又名庚庄,四景禄居曹州小留集东康庄又名郭楼,子方公率三子与长子明哲居濮阳东康屯(今鄄城西南康屯),次明礼居濮阳石槽。”这篇谱序还记载:“长名子岭(后更名仲华)居南康集,次名子禄(后更名仲礼)居郓南康垓,三名子山居郓北康庄,已历数百余年。”这中间有交代不清的地方,但从迁居地来看,应是另一支系。

山东梁山康氏  据山东梁山《康氏族谱》记载:“吾族原山西洪洞故族,一世祖兄弟四人,长支讳仲华,字子路;次支讳仲礼,字子岭;三支讳子山,字镇宇;四支讳仲信,字子岫。”“明永乐二年(1404年)吾祖兄弟四人迁往鲁地。先居兖州府白家店,后徙郓邑城南八里河离分,各择地落籍,开基创业。长支仲华公居菏泽东北七十里立村康家集,二支仲礼公安居南四十五里白状元集,三支子山公居郓北立村康家庄,四支仲信公居嘉祥北立村康家庄。”“长支仲华公后裔分布:菏泽市康集、康洼、五界、王楼;河南范县新庄集二支仲礼公后裔分布:城南赵楼乡康庄、四里庄、康垓、白集、姚庄、陈坡、康庄;巨野康庄、葡萄架、姚楼、高海;嘉祥焦城;梁山马营乡倪楼;江苏孟店;巨野南观杨康庄、邬官屯;江苏沛县人和村;黑龙江龙江县六村、哈尔滨;金乡县城。三支子山公后裔分布:北杨庄集康庄、张营乡曹庄、苏庄;梁山湖里康庄、汶上南关康胡同。四支仲信公后裔分布:嘉祥北万张康庄、土山康庄。与始祖同来者,尚有其叔伯兄弟三人,一为子端公兄弟二人,子端公居鄄城西南康刘庄,其弟子方公居康屯。一为仲田公居城北冉堌集康庄。”山东济宁《梁山倪楼康氏族谱》记载:“祖居山西洪洞老康庄。明永乐二年(1404年)兄弟四人迁居东土。吾始祖次支仲礼,字子岭,迁居郓南四十五里白状元集定居。我八世祖命仲,字旺宗,与弟命环,于明万历年间从白状元集迁出,长支命仲祖在梁山西二十里倪楼定居,次支命环祖在郓西三十里定居,以姓取名康庄。我梁山康氏与郓城、陵县、巨野、鄄城有密切联系,与巨野、郓城为同一迁鲁始祖仲礼公。”

山东郓城康氏  《重修族谱序》记载:“吾族源于山西洪洞故族。一世祖兄弟四人,长支讳仲华,字子路。二支讳仲礼,字子岭。三支讳子山,字镇宇。四支讳仲信,字子岫。”“大明永乐二年(1404年)吾祖兄弟四人联袂由晋迁鲁。”始祖迁鲁后分徙之地,与梁山《康氏族谱》记载一致,可见梁山、郓城康氏同源。惟记载后裔播迁的范围更大,主要有山东、河南、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四川、江西、湖北、贵州等省份,菏泽、郓城、巨野、嘉祥、梁山、汶上、金乡、范县、沛县、龙江等。

山东巨野康氏  据《巨野康氏族谱序》记载:“为追溯先祖,我族中贤达曾亲赴山西寻根问祖,亲访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北六里老康庄,据当地族人康领成、康效勋等叙述,并查康氏族谱和八楞祖碑,乃我氏确为山西故族。祖上贤达四人,长佰万,次佰生,三佰平,四佰安。我支系系佰生祖后裔。佰生祖生四子,长子讳仲华字子路,二子讳仲礼字子岭,三子讳子山字振宇,四子讳子信字子岫。”与梁山、郓城康氏族谱记载基本相同,差异在于,巨野这支康氏在溯源时又往上多了一代,由晋迁鲁的时间也是永乐二年。巨野这支康氏是仲礼公后裔。兄弟四人分手后,仲礼公定居郓南四十五里白状元集。除了在巨野各地居住的后裔,也有迁居外县、外省者。仲礼公长孙志贤后裔六世祖迁郓城赵楼南立村康庄,仲礼公三孙志贵公后裔十四世祖兄弟数人迁居江苏沛县义和村。巨野城西康庄分支后裔十世祖相明公自华岗迁居嘉祥焦城,十五世祖明魁公1860年自华岗迁居江苏沛县孟店。     山东省金乡县康氏  据山东《金乡康氏族谱》记载,金乡康氏系山西故族,始祖兄弟四人,长佰万,次佰生,三佰平,四佰安,我族系佰生公之后裔。佰生公生四子,长子名仲华,字子路;次子名仲礼,字子岭;三子名子山,字振宇;四子名仲信,字子由。大明永乐二年(1404年)我祖仲华公兄弟四人,奉旨由晋迁鲁,来鲁后暂居兖州府白家店。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又转迁鲁西南。兄弟四人在郓城八里河分手,长支仲华公到曹州东北七十里,自建村落康家集;二支仲礼到西南四十五里白状元集;三支子山到郓城北十八里金线岭,自成村落康家庄;四支仲信到嘉祥城北自建村落康家庄,后又分居济水西土山庄。我支始祖仲礼公,生子泰。二世祖泰生三子:志贤、志德、志贵。志贤公传六世,有一支自白集迁出,在郓城县赵楼南立村康庄。志德公生二子:亭、景隆。亭公于弘治年间迁到巨野城西二里许,自建村落康庄。景隆公留居白集,康垓建村后,其后裔又迁居康垓,还有一支由白集迁居邬官屯。志贵公后裔即七世祖崇宣公万历年间又在白集北二里许自建村落康家垓。志贵公后裔八世祖命中自白集迁居陈坡康庄,十世祖君生公自白集迁居姚庄,十四世祖自康垓迁居江苏省沛县义和村。巨野城西康庄分支七世祖汝美公生四子:长瑞甫留居康庄,次子三子现情况不明,四子玉柚公自康庄迁居巨野南十八里华岗村,其后裔十四世相明公自华岗迁居嘉祥县焦城,十五世明魁公1860年自华岗迁居巨野独山高海,十八世振祥、思文、思存1995年从华岗迁居姚楼。

山东汶上康氏、山东临沂康氏  汶上《康氏族谱》卷二记载:“七十代,枢,宋末金元蜂乱,为元兵所拒,授达鲁花赤,摄管油醋盐法事。至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戊戌岁,终于燕,寿五十三,迁葬于平阳郡东。生二子:长晔,次恭。七十一代,晔,元进士,生四子:长成,次明,次保,次泰。二支,恭,元进士,为谏臣,诤死,葬山东费县。生三子:长名若泰,次明若孟,次名若霖。七十二代,成,字宗虞,洪武十三年自平阳迁居北直广平府鸡泽县。生三子:长仁美,次仁赞,次仁聚。明迁陕西鞏昌府,保迁山东济南卫,本族同迁三支,余不详载。泰迁河南汝宁府上蔡县。七十三代,仁美,幼习儒业,入廪庠,登第,任南京兵部郎中。生三子:长安,次资,三宁。七十四代,资,字辅元,配张氏,子三:长仲德,次原,三宁(此处有错误,两代第三子重名)。”临沂康氏长支七十五代亦名仲德,配任氏、薛氏,因汶上、临沂康氏同气连枝。这支康氏往上追溯也可以见到康枢、康晔、康恭、康若泰、康若孟,显然与东平康氏同支。山东还有一支康氏,即日照莒县康氏,其族谱记载:“71代  晔,元进士,生四子:成、明、保、泰。恭,元进士,为谏臣,诤死,葬山东费县。生三子:若泰、若孟、若霖。72代  成,字宗虞,洪武十三年自平阳迁居河北鸡泽县。生三子:仁美、仁赞、仁聚。明迁陕西巩昌府,保迁山东济南,同迁三支不详载。泰迁河南上蔡县。若泰以文学登第,礼部侍郎,若孟、若霖俱以经学著东山书院。73代  仁美,永乐年间入廪登第,仁兵部侍郎。生三子:安、资、宁。74代  资生三子:仲德、原、三宁。”从三部家谱所记看,汶上、临沂、日照实际上是一支,费县、东平和他们也是同一支系。三支从迁出地上看,都来自平阳。从迁出时间看,都是洪武前期。一些关键节点,也有值得深思之处。七十三代仁美,永乐年间登第。古代人登第时的年龄差别很大,但仲德应是生活在明永乐末年,与德州、陵县、鄄城、巨野、金乡、梁山等地“仲”字辈族人存在联系的可能性很大。

从族源上看,值得注意的还有河南巩义、河南禹州康氏,他们都是明初从山西洪洞迁来的,始祖中都有“伯”字辈,而金乡康氏亦是山西故族,始祖兄弟中有“佰”字辈,佰万佰生佰平佰安。“伯”、“佰”二字,古代是相通的。“佰”是百的大写。《孟子·滕文公上》:“或相什伯,或相千万。”清毛祥麟《墨余录·燕客》:“明熹宗朝,逆珰流毒天下,缙绅死奄祸者,以什伯计。”两处例子中的“伯”字,都通佰。

河南巩义太平头康氏,是伯从、伯敬二公后代。明洪武三年(1374),自山西洪洞迁河南巩义太平头,初到凤翅城(凤翅岭、凤凰岭,今河洛镇官殿村)落脚,百余年传四世,约1480年以后移居康沟定居(与先祖同迁巩县的同族兄弟有守信公定居康店,伯从公后裔迁禹县顺店,伯敬公后裔迁舞阳),前祖不详。该《谱》记:保公后裔不断从太平头、罗口、老井沟等处进一步播迁。不完全统计,迁居地巩县境内有罗泉、姜沟、铁生沟、核桃园、大南沟、蔡庄、清易镇、柏峪、南山口、车园、东村、圣水、双河、官庄等,县外本省有登封大麦滩、大金店、偃师邰沟、牛庄、密县、渑池、义马、灵宝、郑州、开封、洛阳、南阳、舞阳、宝丰、禹县、平顶山等,外省有陕西的西安、眉县、周至、咸阳、扶风、永寿、礼泉、乾县等,新疆的乌鲁木齐、石河子、伊犁以及山西、河北、山东、安徽、两湖、两广、江浙、四川、甘、东北、港台等省区的很多地方。六百年过去,保公子孙人丁兴旺,现有族众6000余口。其中太平头(南、北庄)1800多人,罗口1200多人,老井沟800多人,是保公后裔较为集中的三个地方。字辈: 保龙周朝大, 应治振子学, 文进玉春泰, 孝敬福禄多,礼义家中基, 德行百世合, 仁寿兆国典, 祖宗光耀博。

河南禹州康氏,有记载者绝大部分为明朝初年由山西平阳府洪洞县移民河南禹州顺店定居。始迁祖之父让、母吕氏葬于顺店西南黄垌村东地。始祖伯从公叔伯兄弟七人,伯亮、伯昌、伯盛、伯从、伯敬、伯囗。其中四人伯亮、伯昌、伯聚、伯盛留山西原居,伯从公迁禹州顺店定居,胞弟伯敬公迁舞阳县北舞渡龙村康即现康庄定居;其三弟不知名,性情暴躁,于是背半个锅铁为记,向龙村东南而去,不知在何处定居,至今下落不明有待考证。禹州之康姓多集中于顺店其周围乡镇,亦有部分集居城关镇,以康家拐比较集中,其零星散居者亦不少,总有万众之多。禹州境内康氏迁移到别处的有花石镇阎寨、冯庄方山镇康沟、康庄、顺店镇黄垌村属于一支系顺北村,连同谷水河、小康庄支系。大康庄为康熙十年前由顺店小口北大碾迁出。鸠山乡康家沟火龙乡西王楼之康姓是由顺店西大康庄明道、明碧、明德的支下迁居该地。大韩村康庄之康姓全部为清初迁至,由金字辈兄弟二人起始。米庄小康庄之康姓为清初迁至。禹州城东郎城岗郞庄康姓大部为顺店迁至,一部由顺店北街允升支下迁至,龙池部分由顺店北街迁至范坡乡康庄村。

我们为什么会将海南巩义、禹州康氏与山东金乡康氏放在一起比较,一是他们的迁出地相同,都来自山西平阳府。二是迁居时代相同,都是明初。三是迁居祖名字有关联。因此他们族源上存在有联系的可能,因此在探讨山东、河北相关支系的时候,才附带把他们提了出来。

以上就是这些宗支的基本情况。要想确定他们在族源上是否互相关联,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始迁祖的名和字相关联,如果支系来源上无关联,名和字联系绝对不会如此紧密。这一点,从前面介绍的各宗支情况中已经可以清楚看出,不用赘述。第二,相同辈分的人生活的时代应该相同或相近,这中间还应该注意,不同宗支之间即使相差几十年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同一家族中,大宗和小宗往下传承的时候,传承时间越久,后代同辈的人生活的时代差别越大。我们可以把相关宗支生活的时代比较一下。山东德州康氏迁居的时间是洪武初年,陵县康氏与德州同根共祖,记载的迁居时间是洪武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1368年-1398年,共30年。实际上,陵县和德州康氏都没有确切迁徙年份。山东鄄城康氏相关宗支是永乐二年(1404年)迁到山东的,与德州这支康氏迁居时间相差大约在30年以内,也就是传一代的时间。山东梁山康氏迁居时间是永乐二年(1404年),鄄城康氏与梁山康氏族谱中都有对对方的记载,记载基本一致,迁居时间也相同。郓城康氏与梁山康氏是同一宗支,都是永乐二年(1404年)迁居山东的,惟后代播迁范围不同。山东巨野康氏、山东金乡康氏都是仲礼公后代,迁居时间是永乐二年(1404年)。从以上概述中可以看出,相关宗支始迁祖迁居的时代、生活的时代大多数相同,个别的相近,判定他们族源上相关没有问题。第三,从迁出地看,鄄城、梁山、郓城、巨野、金乡这些相关宗支,都是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到山东的,迁出地相同。虽然到山东后没有迁居一地,这是因为受当时迁民政策的限制,朝廷规定兄弟不准迁居一地,必须分散开来。而德州、陵县康氏是从北直隶永平府玉田县迁山东的,是否因为迁出地不同,就判定他们没有关联呢?我们不能轻易下这样的结论,因为,他们的迁出时祖上在玉田,但不能排除是上溯若干代迁居玉田的,他们的远祖可能与鄄城、巨野、梁山、郓城、金乡这些宗支有关联。前面我们还提到临沂、汶上、日照等地康氏,他们的始迁祖也都来自平阳,与鄄城、巨野、梁山、郓城、金乡康氏迁出地相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临沂、汶上《康氏族谱》都记载,七十代祖康枢,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去世后迁葬于平阳郡东,七十二代康成洪武十三年自平阳迁居北直广平府鸡泽县。总的来看,山东临沂、汶上康氏与平阳府也有割不断的关系,他们与鄄城、巨野、梁山、郓城、金乡康氏可以统称来自平阳的康氏,他们族源上有关联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本来,由于年代久远,历史尘封,寻根问祖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这些问题彻底搞清楚,需要平阳、山东、河北、河南康氏族人下更多功夫,我们也会继续挖掘这方面的资料。

    (作者:康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