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九子墓:荆棘中的寻觅
《西安晚报》曾于2005年7月10日刊登一篇题目为《垃圾包围冢疙瘩 周文王第九子之墓急需保护》的文章。文中说“长安区高桥乡东马坊村有一处古遗址,一些人将大量的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让人担忧。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片庄稼地中间这块被当地人称为“冢疙瘩”的古遗址特别显眼,然而在“冢疙瘩”夯土层西边是成堆的生活垃圾,而“冢疙瘩”的下方则有很多大小不等的洞,东边紧挨“冢疙瘩”是村民家盖的猪圈。据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讲,相传这里是周文王第九子之墓,这个“冢疙瘩”长期没人管,垃圾也是越堆越多,一些人常在这里拣一些古瓦片,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冢疙瘩”圈定保护起来。”
看到这一消息后,会长一直想去实地考察落实,今日终于成行。
离开周公墓,大家在张礼智馆长和许志锋经理的带领下去东马坊村一探究竟。
当一行人驱车抵达这里,眼前的景象令众人愕然。坍塌的围挡外,刺槐与酸枣树交织成密不透风的屏障,锈蚀的“文保单位”标牌半掩在杂草间,腐烂的生活垃圾混杂着牲畜和人的粪便,腥臭扑面而来,碎裂的啤酒瓶在枯叶下闪着刺眼的光。这里根本没有路,只有被岁月遗忘的痕迹。“我打头阵,大家注意脚下。”领队的张礼智馆长率先走在最前面,我们一行人紧随其后。大家用力拨开密密麻麻的荆棘丛,每个人身上、裤腿上都沾满了草丛中的苍耳。众人艰难地前行,终于钻过围挡的缝隙,来到了墓地核心区域。
然而,到达目的地后,大家才发现这里还存在另一种说法——“东马坊遗址”。究竟是文王九子墓还是东马坊遗址?目前尚无明确答案。由于缺乏系统的考古研究和文献佐证,这一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作者:康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