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康氏要闻

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康吉堂在晋陕蒙宣化都六甲《康氏族谱》颁谱大典上的致辞

浏览: 次 日期:2023-02-17

尊敬的各位宣化都六甲的康氏宗亲:

大家上午好!我受兄长献堂会长委托,前来参加宣化都六甲《康氏族谱》颁谱大典,深感荣幸,非常激动。首先,代表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向宣化都六甲康氏宗亲的家族大喜事——《康氏族谱》颁谱大典表示热烈祝贺!向以青山宗亲为主编的族谱编委会的辛苦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不出正月还是年,也借此机会,向分布晋陕蒙三省区的宣化都六甲全体康氏宗亲送上癸卯新年的美好祝福,祝大家新年新气象,事业顺遂,健康幸福!
宣化都六甲,一个富有厚重历史积淀的行政代码;康家滩,一个饱含诗情画意和族人乡愁的根亲地。宣化都六甲《康氏族谱》记载了由康家滩开枝散叶,播迁晋陕蒙三省区多地康氏族人的繁衍发展史,描述了这支康姓人数百年来坚守家族精神,不断拼搏奋斗的感人事迹,编写体例规范,世序清晰,资料翔实,内容厚重,充分体现了青山宗亲为主编的族谱编委会全体成员的严谨态度,也反映出宣化都六甲各地族人的鼎力支持和团结协作精神。因此,我们坚信,宣化都六甲《康氏族谱》一定能发挥明辨世系、尊祖敬宗、凝聚人心、丕振家声的作用,具有启迪后昆、传承家风、影响久远的意义!也已成为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收存的众多康氏支系家谱之一,将珍藏陈列在古卫国康氏文化苑的族谱馆内。
木本水源,人同此心。2007年,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成立后,一直以寻根问祖为己任,稽古籍、寻遗迹、咨专家,依《左传·隐公八年》所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的故制,考《史记》《汉书》《新唐书》等史籍、《白虎通德论》《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姓氏著作和康侯方鼎为代表的众多出土青铜铭文,已得出有理有据的明确结论:康姓得氏于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封其九弟姬封于康城,“胙之土而命之氏”,姬封才称康叔(或康叔封),始有康氏,迄今已3068年。1042年,周王朝遇“三监之乱”,康叔“捍禄父之难”平乱有功,又被徙封于卫,成为镇守周之东方的诸侯之长——孟侯,由此开启了卫国834年绵长国祚。《史记·卫康叔世家》具体记载了自康叔传2944位国君的卫国历史,也为后世留下了康氏自始祖康叔所传的29世先祖的记录。卫国834年间,战争频仍,起伏跌宕,康叔后裔开枝散叶,几经播迁,史载难免有遗漏。所幸康氏保存有几部通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记载了康叔以下百余代繁衍历史的有两部:一部是江西泰和康氏族谱,记载康叔十一世长孙康扬(卫庄公)这一支脉;另一部是山东费县康氏族谱,记载了康扬之弟康翿这一支脉。同时,韩国信川康氏来河南寻根,说有史记载他们是康叔次子康侯东迁朝鲜半岛繁衍发展而来的,也传百余代。综上所言,足以证明,我们康氏大家族自始祖康叔以下百余代的传承脉络是清晰可信的,这在中华众多姓氏中十分罕见。但历史沧桑巨变,播迁辗转,兵燹灾乱,老谱毁失,赓续断链,致使很多康氏支系寻根茫然,探源无果,不知始迁祖来自何方,更不知他是康氏哪一代人。我想,宣化都六甲宗亲们编纂家谱时也会有此困惑,这也提醒我们,寻根探源之路艰难崎岖,康氏文化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携手共进,继续努力!
而令人欣慰的是,尽管我们还无法理清全国康姓人的血脉代序,但依据卫国历史和见于史载的历代康姓人为国为民作出的贡献,我们可以探析概括出康姓人的文化精神,即由始祖康叔开创的贯穿卫国834年进程,并为后世康姓人赓续传承的“崇德尚善、爱国向治”的康氏优良家风。康氏优良家风的价值追求,完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也完全符合党的二十大关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精神。因此,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在献堂会长的倡导、引领、带动下,决定集全体康姓人的力量,在始祖治卫故地建设古卫国康氏文化苑,把体现古卫国历史、康氏优良家风、历代康姓人杰出贡献的文物、事件、著作(包括康氏族谱)、绘画、建筑等集中展示出来,使之成为全国少有的独具特色的家族文化博物馆,以彰显康氏荣耀、再创家族文化之辉煌!
古卫国康氏文化苑自2018421日开工以来,虽受三年疫情干扰,但有全国族人积极捐建的强力支持,在献堂会长合理调度、统筹安排、现场督导、亲力亲为下,施工进展顺利,工程质量可靠。目前,苑中四堂(祠)八馆等17座建筑物拔地而起,巍然挺立于朝阳山东麓,恢弘壮观之势已现。请各位宗亲方便时到文化苑祭祖参观,更希望大家积极为文化苑建设作出无悔的奉献,把反映宣化都六甲康氏荣耀的文物、人物、事迹等整理出来以供展出,确保宣化都六甲康氏的光芒能在文化苑中闪耀!
祝宣化都六甲康氏的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