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厝林福德正神庙千年重建福建康氏五山兄弟百年首聚
浏览:
次 日期:2013-06-11
据传,唐朝河南省固始县康氏随陈元光部队入闽平定“十八洞”后,解甲归田,生息建社于此,名曰:“康厝林”,社兴旺发达之时,有十八个角落,兄弟同中进士,享有朝廷官员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殊荣。七百年前左右,打死过路护卫巡按官的御林军,官军剿社,族人四散逃亡,留下迁居五山史话:龙海县安山(包括溪墘村)厦门同安区豪山、惠安县崧山,永春县凤山、厦门翔安区箱山,少数康姓逃避后,重回“康厝林”居住,一九二一年北伐战争,国内混乱,土匪横行,余下四户搬到近邻金沙社(今沙坂村)定居,原社留下倒塌祠堂、石旗杆、水井、红代公庙、安山介尔景福庙遗迹。二○○三年政府铲山平整土地为开发区,历史遗迹全毁,族人与政府多次协商,安山介尔景福庙离原基四十八米于二○○九年重建,面积三平方米,保护了安山介尔景福千年石神像遗迹。二○一三年农历二月份,漳州兴威食品厂无偿提供土地,五山族人共商共力再扩建,面积近二十平方米的千年神像庙,并立《康厝林社碑记》,值此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六月二日)的大好日子,五山族人在千年历史遗迹重建保护之时,也举行了康氏五山兄弟百年(离别近七百年时间)首聚庆典。
这次参加会议的有福建省康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康文良、康长华,副秘书长康小明,各县康氏文化研究会代表,五山兄弟族人代表,本地二十二户族亲及其他乡亲三百多人出席了大会。在庆典仪式上,全体族人起立,聆听《康氏之歌》后,漳州市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康亚皮代表五山筹委会发表了讲话;他肯定了“康厝林”是康氏“五山”的发源地,历史古迹也是共有的,并建议今后五山兄弟要加强联谊活动,增强共识。副会长康长华、沙坂村书记陈启伟致了欢迎词,接着还有惠安县(崧山)康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康培英,永春县(凤山)康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康望麟、龙海县安山村长康玉川等发表了讲话,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共商共建发源地历史遗迹,保护好千年石神像,意义重大,也是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难忘的历史里程碑。最后福建省康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康小明作了总结讲话,会议在欢快的充满情谊的歌声中结束,会后还举行了酒宴,让康氏五山兄弟在情浓于酒的宴席上共庆共祝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