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星城,已有些许寒意。在全国康氏家族寻亲联谊、筹集分会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康放心先生十分惦记居住在长沙的康氏族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分布情况和筹建分会的进程。11月5日,康放心在康氏文化研究会湖南省分会康义军、康祖望、康论灿等5位宗亲的陪同下,顶着凛冽的寒风,不顾舟车劳顿,先后来到长沙市火车南站附近的雨花区东山镇、长沙县龙潭、阴功桥等地,深入族人家庭看望族人、嘘寒问暖,实地考察长沙族人生产生活和源流分布情况,并就长沙筹建分会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布置。 据悉长沙很早就有康氏族人居住,我们从《湖南境内康氏族人分布情况》一文中发现,其中介绍了长沙龙潭康氏始迁祖元燖公,字绮家,号振华。清康熙14年(公元1675年)因经商从福建省永春县来湘,开基于长沙县嵩北乡阴功桥龙潭地方。生三子:晋坚、晋樨、晋塾。族人分布于长沙各乡。修谱已经是1948年的事。 为了加快推进筹建分会进程,早日联系我们这一支系的宗亲,湖南省分会的各位族人十分牵挂。先后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们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省会宗亲对亲人不断祈盼之心的感动下,康义军与康放心从南阳康洁那里得到了长沙族人康波的联系方式。 放心会长在第一时间与康波取得了联系,希望他能够帮忙介绍一下,我们省会好安排到长沙看望一下我们寻找多时的族人,并顺便布置组建起长沙的分会组织。这个想法得到了康波很热情的赞同,虽然他在中山开办了一个厂子很忙,但是他还是决定11月4日晚连夜从广东赶回长沙,接待5日将到访的湖南省分会筹委会宗亲族人。 5日中午,大家约定在长沙汽车东站会面,几乎在同一时间大家都到了指定地点,宗亲见面,一见如故。康波首先热情招待了我们省会的5位宗亲,这时康波的父亲听到省会的宗亲来看望大家的时候也赶了过来,然后大家马不停蹄的赶往当年康氏族人的聚居地——长沙市雨花区东山镇,这个地方已经纳入拆迁范围,当我们到达东山镇的时候,据康波父亲的回忆,目前的东山镇已找不到当年的模样了,大家顿时也失望了许多,都心里没有了底,不知道这回寻找族人的愿望会不会落空。 在大家的努力下,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个很深的巷子里找到了名叫康志的一户宗亲家,他的父亲在家看门面,我们一行在他家坐下不久,长沙市雨花区的康雄飞也后脚跟着到了康志家。大家一起在康志家里召开了一个见面会,康雄飞首先说明了雨花区分会的情况,三年前,从福建永春前来族访的康联聪、康钦龙两位族人在他家住过,然后记下了他的联系方式,最后总会把他当作了一个分会来登记下来,其实他们雨花区实际上没有这样一个组织。放心会长首先是介绍了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的情况,然后向几位老人传达了本次到访的目的。对于雨花区分会的现状放心会长希望长沙的宗亲抓紧联系起来,成立好自己的族务机构组织,为我们的族人做好服务工作。放心会长还认真记录下了他们所了解的各处族人的分布情况。当听到康雄飞家里还保存着完整的1948年修订的《龙潭康氏族谱》共计11卷时,康义军、康祖望、康论灿当即提出去看看,以便进一步了解长沙族人的情况。康雄飞介绍在离东山镇25公里的康氏祖居地龙潭还有一位83岁的康氏族人康广厚对本地的情况更了解,可以先去康广厚家拜访一下,然后再看族谱。 大家马上驱车赶往龙潭(现在叫跳马乡梅怡岭村),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一栋两层的楼房前看见有两位精神很好的老人正在剥茶籽,康雄飞介绍这就是康广厚夫妇。康广厚当听到是湖南省分会的族人来看望他时,他显得非常高兴,吩咐蹒跚的妻子取出时令水果招待大家。在他家房前,大家促膝交谈,康广厚异常兴奋,眉飞色舞的向大家介绍了他所了解的信息。我们从老人口中得到一个重要的消息,他说长沙龙潭康氏始迁祖,也就是从福建省永春迁来的振华公的,其坟墓还可以找到,大家惊喜万分,特别是康波知道还可找到自己的始祖坟墓他别提多高兴了,大家马上要求康广厚老人带我们去看看振华公的墓地。 在广厚老人的带领下,经过几分钟的车程,大家在公路不远处看到了振华公的墓地,但是十分的令人痛心。振华公的墓碑掩盖在一片杂草丛中,粗的杂树枝有大拇指大了,说明很久没人来清扫墓地了,上面堆满了各种碎石残枝,杂乱不堪,要不是广厚老人从杂草中找到墓碑,不然别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堆放垃圾的土堆。 看到这个情况,康波和他的父亲心情沉重,很不是滋味,我们省会的一行人也很不好受,康雄飞向大家解释了由于长沙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祖居地的族人也慢慢搬迁走了,大家宗族观念也越来越淡薄,所以才有这样的现象。放心会长心情沉重地向长沙族人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马上清理墓地上的杂物,然后号召长沙振华公后裔修葺坟墓;其次,要通过修葺振华公墓地起到凝聚宗亲的作用,为成立长沙康氏文化研究会做好铺垫。听了放心会长的一席话,康波当即掏出了1000元交给了康广厚老人,希望他先请人清理好祖墓,然后大家再想办法做好祖墓修葺工作。接着放心会长又十分关切的向康广厚和康雄飞做了细致交待,强调一定要召集振华公房下三房子孙代表开会商量,把这件事情做好,这才对得起振华公老人家。他俩也当即表示赞同。 我们还十分牵挂着那份有详细记录的族谱,看完振华公墓地后,大家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东山镇康雄飞家里。康雄飞从一个铁盒子里拿出了保存十分完好的族谱,这是一份研究价值极高的谱书,修撰于1948年,内容翔实,与《湖南境内康氏族人分布情况》的介绍完全一致。他们迁来湖南后已经繁枝15代,派语有20个字“ 在梨托乡有三百来人,是来这边开铺子从跳马乡搬迁过来的,跳马乡那边人多些,有七百来人。省会工作人员康论灿拿出相机对族谱进行了拍照存档,对此康雄飞也表达了愿望,希望福建省永春族人能够得到消息后及时联系,把两地的族谱尽早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