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南阳市康氏文化研究会在南阳召开族人座谈会,研究二00八年度的工作。市总会会长康献堂,副会长康旭和、康新学,副秘书长康敬堂、康建及襄阳、邓州分会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康作法、康丽副会长通过电话表达了个人意见。
会议认为,二○○七年,既是康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年、起步年,又是取得累累硕果的丰收年、喜庆年。这一年中,总会召开了成立大会、分会会长会议、组织工作会议,把摸底统计、登记造册做为工作的重点,初步澄清了分布在各县、市、区康姓族人的底子;这一年中,因姓氏研究的需要,除南阳外,在陕西商南、湖北襄阳、河南泌阳、鲁山、禹州、巩义等地发展分会组织,县级会员单位目前已达二十一个,分布三省七地市,并同其它省市的康姓族人取得了联系;这一年中,研究会开展了寻根联谊活动,帮助康庆云、康保金等族人找到了苦觅多年的族根,促成了相应的认族归宗活动;这一年中,在杂志和网站发表了一批研究文章、轶闻趣事,为康氏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这一年中,组织康氏寻根团到禹州、巩义、山东莘县等地考察,凝聚了族人的向心力和寻根情结。 会议认为,二○○八年是南阳市康氏文化研究会的发展年,工作重点应放在族谱的收集整理上。族谱又称家谱、家牒、家乘、祖谱、宗谱、谱书、影子、老地老母等,是记录家族世系及重要成员事迹的谱表或文书,是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涵盖了人类学、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伦理学、考古学、遗传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列为与正史、方志互为表里的历史典籍,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凭借。康氏源于西周王朝的贵胄世系,卫国灭亡后的支系是如何繁衍播迁的?历代康氏有哪些名人?如何与雄厚的中原文化连结在一起的?这些,既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又是编写族谱中着墨的重点。 近年来,南阳康氏掀起了一股寻根热、修谱热,目前已经整理出《泌阳康氏宗谱》、《裕西康氏家谱》、《青华康氏谱谍》等,这些族谱有的还有待于补充完善。即将编成的族谱有《宛南康庄族谱》、《宛南范岗康氏家谱》、《新野康营族谱》等,要尽快复印,传诸于世。包括《巩义康百万家谱》、《陕西商南康氏家谱》、《鲁山康氏家谱》等,尽快上报总会,编入《中华康氏》第一卷中。拟整理的《邓州都司上、下康营家谱》、《西峡米坪康氏家谱》、《镇平魏庄康氏家谱》、《南召皇后康氏家谱》、《商南汪家店康氏家谱》、《蒲山康氏家谱》等,要组织专人收集整理资料,及时上报总会,便于统一编书。 副会长康旭和指出:“编写族谱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能够告慰祖先,启迪后人。是好事就要抓紧,并和抢救康氏文物结合起来,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湖北襄樊市襄阳区副会长康定山说:“湖北康湾这支康姓和邓州都司老营的康氏同根同源,两地要密切配合,尽快把谱系搞清楚。” 副秘书长康敬堂、康建、邓州市分会副会长康定增也谈了对收集整理族谱的一些看法,都认为势在必行,应当抓紧。康献堂会长最后做了总结性发言,肯定了去年工作的成绩,查找了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二00八年康氏文化研究会的侧重点是收集和整理族谱,为编印《中华康氏》第一卷做准备。为此,上下要一起行动。总会将充实骨干力量,投入到编纂当中。还将组织人到全国各地去收集康氏宗谱,为编写其它卷打下基础。各分会是枝干,许多工作要靠大家去干。尽管南阳不是康姓的起源地,但却是康姓文化研究的发起地。目标有两个:一是依靠族人,把南阳办成全国康姓的研究基地。二是争取征四十亩地,建一座康氏文化苑,内建始祖庙、康氏祠堂、族谱馆、历代名人馆、民俗馆、文化艺术馆、文物展示馆、现代人物馆等,让世界各地的康姓族人到南阳来寻根问源、旅游观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