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忻州市忻府区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20-07-08

忻府区属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纬38°13′~38°41′,东经112°17′~112°58′,东西55公里,南北43公里,总面积1954平方公里  ,东连定襄,西邻静乐,南靠阳曲,北依原平,总人口约544682人(2010年)。素有“晋北锁钥”之称。忻府区是山西省重要交通枢纽,北同蒲和京原铁路纵贯南北。是108国道重要的支撑点。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清一统志》引《魏土地记》称:“汉高祖出于城之围,还军至此,六军忻然(按,忻、欣同义),故名。”又据《元和郡县志》,忻县,以要塞忻口为名。境内有忻口山。 

历史沿革

春秋忻府区地域前期为狄戎所居,春秋后期属晋,三家分晋后属赵;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王齿乞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则在其辖境; 两汉时期遗址为并州太原郡阳曲县(治所在定襄县境内)所辖; 东汉末,袁绍父子占据冀、燕、青、并四州,而并州以北郡县因连年战事频仍、羌胡大扰,早已人民流徒、十室九空;   曹操消灭袁绍后,曾于建安十八年(213年)将并州归入冀。不久着手“迁聚塞下流民”; 于建安二十年建置新兴郡,在今(忻州豆罗镇麻会筑“建安城)为其治所。与此同时,将原在内蒙包头市西北、下辖九原等十县的五原郡撤并为一个九原县,移治所于忻州城。不久新兴郡治所也迁于此地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曾将迁入并州腹地的匈奴分为五部,部酋均以帅称之; 晋武帝太康十年(289年)司马炎改五部帅位五个都尉,诏令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生育岚县的刘渊为北部都尉,占据新兴郡一带,九原县自然在其下辖;  晋明帝永兴元年(304年)刘渊称汉,并州之地则几乎尽其所有了;   东晋后期政权更迭,新兴九原县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占据(316~394年);   北魏在芝郡村建平寇县(属新兴郡),在三交镇建三会县(属肆卢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奇村与辛庄设置肆州;  北周灭北齐将肆州移置雁门广武;  隋开皇五年(585年)因避讳太子杨广讳改称广武为代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忻州(治所九原城),是忻州这一称谓产生最早的时间。同时将奇村一带的秀容县移置这里;   隋炀帝大业二年 (606年)撤销忻州,将秀容县划归雁门郡(开皇初曾重置新兴郡但很快废置。大业四年将秀容县改隶楼烦郡;  隋恭帝义宁元年(616年)曾复立新兴郡;  唐高祖李渊立国,于武德元年(618)改为忻州;   玄宗天宝元年 (742)又改为定襄郡。肃 宗乾元元年(758),又复为忻州;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的统治;  宋为忻州。宋太宗至道元年(995)分天下区划为十五路,忻州属河东路;  金代属河东北路;  元代属河东北路,在太原府辖下,领本境秀容、定襄二县。至元二年(1265 )秀容省入忻州,四年复置;至元三年七月升州为九原府,以崞、代、台、坚四州来隶,四年复为忻州,领二县;  明代为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省入,领定襄一县;  明元帝永兴二年(410年)同时设置 秀容郡和秀容县;  清代为忻州。顺治、康熙期间继续为太原府辖;  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领定襄、静乐二县;  民国元年(1912)废州为忻县。十九年废道改由省辖;  1950年设忻县专署、辖忻县等若干县;   1958年12月1日忻定县合并,治所忻州县,属晋北专署;   1961年8月1日忻定分治、忻县属忻县地区行署;  1983年9月24日撤县设市、仍属地区行署;  2001年1月撤地设市,原忻州市改为忻府区,隶地级忻州市。 

行政区划

2020年,忻府区辖6街道、6镇、7乡:秀容街道、新建路街道长征街街道云中路街道旭来街街道九原街街道董村镇奇村镇三交镇庄磨镇豆罗镇西张镇东楼乡北义井乡曹张乡高城乡合索乡阳坡乡兰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