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太原市清徐县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19-10-24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208国道307国道青银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全县总面积609平方公里,辖4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192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4万。 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典文学大师罗贯中先生、中国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大家马泉先生的故乡,也是全国葡萄产地之一和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素有“葡乡”、“醋都”之称。全县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4个、市级6个。清徐县基本形成了以清洁能源、绿色食品、高新技术、精密铸造、新型建材、生态旅游等六大产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2018年10月22日,清徐县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3.66亿元,同比增长14.3%;服务业增加值完成56.88亿元,同比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4.36亿元,同比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18亿元,同比增长4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7.84亿元,同比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6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407元,同比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43元,同比增长7.6%。

建制沿革

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清源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于县之东境置徐沟县。1952年7月,清源、徐沟两县合并,取两县县名首字,称为清徐县,县城在东湖街道   据马峪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在清源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的文物有灰陶和红陶器的沿、底、带耳、鸡冠耳及角、盖、足等,还发现有石环、纺轮、石斧等,是典型的新石器仰韶文化。 在尧舜时期,唐尧初都在太原,并建唐城,清源就属唐。实际上的尧都就在今尧城村,并在此立四时八节。 夏分九州,清源属冀州。 周代,冀州又分为幽、并二州,清源属并州。 公元前629年秋,晋国在清源检阅军队,建立五军去抵御狄人,赵衰为卿。《永乐大典》记载,清原即清源。 公元前555年秋,中行献子见梗阳之巫皋。后来,梗阳又成为祁氏之食邑。 公元前514年秋,晋国魏献子为政,将祁氏之田分为七县,梗阳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梗阳成为县城的开始。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春秋结束,战国开始,梗阳属赵。 公元前288年(赵惠文王十一年),秦取梗阳,地入于秦。 公元前247年,秦灭赵国,设太原郡,梗阳属太原郡。西汉郡国并行,梗阳属韩国。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设代国,都晋阳,封其子刘桓为代王。此时,梗阳属代国。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首创十三州刺史部,梗阳降为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榆次县的乡。自此时起,西汉、东汉、三国、晋,梗阳一直为榆次县的西境。 公元448年(北魏太平真君九年),撤销榆次县,梗阳随之并入晋阳县。公元500年,北魏景明元年,恢复榆次县,梗阳又随之归属榆次县。公元582年,隋初,梗阳又归属并州晋阳县。 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析晋阳和榆次的部分地区新建立清源县,在梗阳城北新建县城,因城西北有清源水而得名,此为清源称县之始。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又废清源县而并入晋阳县。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又恢复清源县。从此开始,唐、五代、金均为清源县。 公元1220年(金兴定四年),清源置晋州,辖徐沟、太谷、祁县三县。 元代废州,仍为清源县。元、明、清均为清源县。 公元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源降为乡,隶属徐沟县管辖。 公元1912年(民国二年),恢复清源县建制。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又降为镇,属徐沟县。公元1917年(民国六年)又恢复清源县。 公元1952年7月,清源、徐沟合并为清徐县。

行政区划

1998年底,清徐县辖13个乡、镇,9个居委会、195个村委会,211个自然村。 2000年,清徐县辖4个镇、9个乡:清源镇、东于镇孟封镇徐沟镇马峪乡西谷乡集义乡、吴村乡、王答乡、高花乡、杨房乡、柳杜乡、碾底乡。 2001年,碾底乡并入马峪乡,吴村乡并入清源镇,杨房乡并入孟封镇,高花乡并入徐沟镇。调整后,清徐县辖5乡4镇。 截至2014年3月,清徐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东湖街道清源镇、徐沟镇、东于镇、盂封镇、马峪乡、柳杜乡、西谷乡、王答乡、集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