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今地名

太原市尖草坪区的由来及地域变迁

浏览: 次 日期:2019-09-28
尖草坪区前身为原北郊区,隶属于山西省太原市,位于太原市主城区北部,三山环抱、一水中分,辖9个街道、2个镇、3个乡,71个社区、77个行政村;总人口4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31万人;总面积285.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41.6平方公里。 尖草坪区文化底蕴深厚,春秋时期孔子为之回车的晋国大夫窦犨出,明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傅山先生的故里,“宇文武社火”成功申报为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有净因寺、多福寺和窦大夫祠等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崛围山等多处景点,“古并州外八景”中就有六景分布境内,现已是太原市重要的旅游区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尖草坪区工业基础雄厚。区内有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北大学等十余所综合性大学及科研院所。特别是我区与太钢集团联手打造的全国唯一的特色产业园区——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是全省唯一的省级特色开发区,也是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尖草坪区形成了以向阳农谷为核心,花海庄园、盛装农场、红枫园等联动发展的2300余亩休闲农业园。九牛、老智、金大豆、五丰、绿森等农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尖草坪区旧称为北郊区,北郊区多为荒地,野草丛生,以菅草最多,但由于“菅”是生僻字,人们习惯写成尖草,所以就称这一带为“尖草坪”。 

历史沿革

1927年太原建市之前大部属阳曲县地,仅下元、移村、西铭以南地属太原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太原设市后,又分属太原市、阳曲县、太原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太原市分置内八区、外八区,今区境分属外三、四、五、六、七、八区和阳曲县。 1949年5月27日,太原并内八区、外八区16个区为8个区后,分属第七、第八区和阳曲县地。 1950年2月至8月,太原市并8个区为5个区,分属第五区和阳曲县。 1951年8月,太原市划为7个区,北郊区分属第三和第五区。 1954年4月,第三区更名为新城区,第五区更名为万柏林区。  1957年3月,以新城、万柏林及小店、晋源4个区置郊区,地又属郊区。   1958年7月,划郊区的南堰、和平路、万柏林、白家庄4个街道,成立河西区,区境又分属河西区、郊区。 1970年3月,撤销太原郊区建置,分置南郊区、北郊区,始有北郊区建置。 1996年,北郊区辖柴村、上兰、向阳、阳曲4个镇,东社、小井峪、西铭、化客头、王封、马头水、柏板、西墕乡、小返、新城、中涧河11个乡,190个行政村,245个自然村,12个社区。中共北郊区委、北郊区人民政府机关驻柴村镇。 1997年5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原市南城区、北城区、河西区、南郊区、北郊区,设立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尖草坪区辖原北城区的尖草坪、光社、上兰、南寨、迎新街、古城6个街道,原北郊区的新城、向阳、上兰、柏板、西墕、柴村、马头水、阳曲8个乡镇及原北郊区东社乡的小东流、大东流、西流3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柴村镇迎宾北路。

行政区划

1998年底,尖草坪区辖7个街道、4个镇、4个乡,下设168个社区、87个行政村。 2001年,上兰镇并入上兰街道,柴村镇、新城乡分别改设为柴村街道、新城街道。 截至2018年底,尖草坪区下辖9个街道、2个镇、3个乡,共计71个社区、77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