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名起源: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为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这些饶有情趣的室名,常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也是古代文人雅士心志心境的一种表达方式之一。
斋名趣事
中国文人著述之余往往有一雅趣,即为自己的书斋寓所起一个或数个室名,自得其乐。书斋的命名,大都比较讲究,或以明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如蒲松龄的书房叫“聊斋”,即闲谈的地方,它暗示了小说题材的来源。作者一生坎坷,屡试不第,憎恶科举,晚年以“闲谈”排遣寂寞之苦,聊以读书写书自娱。
书斋之名从发端到流行,有一个发展过程。汉司马迁虽有宏文巨著《史记》传世,但未闻其有书斋之名。唐刘禹锡《陋室铭》把书斋生活写得绘声绘色,堪称千古绝唱,但文章意在说明其志趣高雅——“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而已,“陋室”不能视为书斋名。正式命名书斋,似起源于北宋。史传司马光有斋名“读书堂”,虽质朴但过于平白。以后有洪迈的“容斋”、陆游的“老学庵”问世。在元代,为书斋命名的做法已经影响到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人士。这在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有大量记载。至明朝,斋名盛行,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自己的雅名书斋。如归有光的“项脊轩”,袁宗道的“白苏斋”,唐伯虎的“梦墨堂”,张溥的“七录斋”。
叫号、斋号
斋名例举
自古至今,我国好多名人往往别出心裁地给自己的书斋或居室题写雅致的名称,或示志向,或示节操,或示情趣,或示爱好,以自策自励。现汇集一些斋名如下:
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的居室名。
梦溪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沈括的书斋名。
书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名。
本穴世界——宋末诗人郑思肖的书斋名。
梅花屋——元代画家、诗人王冕的画室名。
项脊轩——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
七录斋——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名。
青藤书屋——明代大画家徐文长的书斋名。
惜字庵——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的斋名。
惜抱轩——清代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的书斋名。
春在堂——清代文学家俞樾的书斋名。
二十七松堂——清代文学家廖燕的书斋名。
抱残守缺斋——清末小说家刘鹗的书斋名。
十驾斋——清代学者钱大昕的书斋名。
瓶水斋——清代诗人舒位的书斋名。
人境庐——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书斋名。
饮冰室——清末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