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族务礼仪

康氏手足两岸情

浏览: 次 日期:2021-11-04

在福建安山溪墘村一直流传着一个美妙的康氏外迁故事,而这个故事又演绎了一段两岸手足情深的佳话。

相传溪墘村康氏十世左右(约明末清初时期),有一户康氏兄弟两个各成其家,以打渔为生。兄弟俩各有一条“兰宅船”,以出海捕捞螃蟹为生。说起捕蟹和“兰宅船”,还有一段历史故事。据传,九龙江下游螃蟹很多,经常爬上岸吃秧苗,村民称之为“怪”,县太爷知道后,实地查看。他把螃蟹煮熟了,吃后觉得鲜美无比,于是把“怪”识为宝,发动村民大量捕捞螃蟹。由于当地康氏田地少,捕蟹能够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他们就研究捕捞方法。有人探知闽江口有新的捕捞方法,他们就派人前去学习。为了能让小船经受住颠簸,他们把船底改造成鸡蛋形,在小船上用绳子系好沉在海底捕蟹的竹笼。创造了奇特的捕捞方法,并把这种捕捞船叫做“兰宅船”。

日出日落,兄弟两个驾着各自的“兰宅船”出海捕蟹,两人的绳索各绑着竹笼平行地放在海底捕捞,兄弟两个每次下海工具一样,方法相同,可每次捕捞结果,哥哥总是满载而归,弟弟总是螃蟹无几。几天下来,弟弟小船靠岸总是唉声叹气。为了照顾弟弟情绪,也为了兄弟情谊,哥哥就和弟弟更换捕蟹工具,把捕得多的这条绳索让弟弟使用。

天不遂愿,这样调换之后,兄弟两个照样划船下海,几天下来,哥哥还是每天笼满厢足,弟弟还是捕捞甚少,这令弟弟十分不解。一个偶然的机会,弟弟看到哥哥打捞上来的竹笼的竹子盖掉了,但恰有一条歪嘴鱼堵住封口,挡住了螃蟹逃走的出路。看到眼前的情景,捕得少的弟弟认为天意难违,感到溪墘不是他生息发展的地方,应该到别的地方创业。于是他请来风水先生看祖先墓地,风水先生到“圣殿埔”祖墓查看之后,竟拍手叫好,言说祖先坟墓得了“一鳌虾穴”宝地,按此风水,子孙在家乡难有长进,只有远走他乡才能兴旺发达。

兄弟两个经过合计,哥哥平时收获颇多,决定留下来守护祖业,弟弟决意杨帆外出,另觅生路,他一路远航,到达台湾的沟墘(今台湾台中市南屯区),在那里世代繁衍。如今,台湾沟墘村已经是一个大村落。来到这里的康氏先人立下嘱愿,希望子孙后代莫忘祖恩祖德。这里的康氏后人常年不忘寻根问祖,年年渡海到大陆溪墘“圣殿埔”祭奠祖坟。最后一次祭祖是三十年代的一个清明节,七八个台湾台中市沟墘村的康氏宗亲带着祭品拜祭,之后又到村里“追远堂”谒祖认亲,两地宗亲还互赠礼品,依依惜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内战乱频仍,台湾台中市沟墘的康氏宗亲才中断了来福建安山溪墘的年度祭祖活动。但是两岸的康氏骨肉相连,宗亲相助的理念却经久不衰。1947年国民党被人民解放军打垮,溪墘村民康厚厘被国民党抓壮丁抓到台湾,康厚厘思家心切,寻机脱逃,最后逃到台湾台中市沟墘村躲藏,正好遇到了村里的康氏宗亲,宗亲们不但隐藏保护他,而且还送给他路费,帮助他逃回大陆。康厚厘老人每当回忆起这段台湾宗亲的深情厚谊,常常感慨万千。

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信息不通,七十多年来,大陆福建安山溪墘和早年从这里迁徙台湾台中市沟墘村的同根康氏音信全无。我们至今不知道台湾沟墘村康氏的发展繁衍状况,实属遗憾。

早年惜别渡海去,康氏手足两岸情。我们希望通过两地的联络,重新恢复两地康氏宗亲的兄弟情缘,我们更期待海峡两岸能早日统一,让我们失散的康氏宗亲重新团聚,让我们中华儿女能共同圆梦。

(作者:康悦谱   根据溪墘村古今要览所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