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风气不齐,以相习而成俗;乡井既殊,风俗亦别。”这句话对“风俗”做了言简意赅的解释。 在家谱中,风俗礼仪一般都是单独立卷,但名称不一:风俗、家礼、婚丧习俗、祭典、家礼仪节等等,系家谱的主要部分。 风俗礼仪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嘉璐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礼俗辞典》分为十七大类,但最主要的是“四礼”,即冠、婚、丧、祭。 人生成长中的成年礼——加冠 冠:古人在对年龄的别称中,凡年龄在15——20岁之间的丁(男性)称“弱冠之年”。这就是说他已从童年时代步入青年时代,长成“大人”了。 古代男子成年后要举行加冠之礼。冠礼在宗祠举行,一般由受冠者的父亲或兄长主持,礼仪较为繁琐,主要有: 一, 前三日要确定宾者,即选择朋友宗族之贤而有礼者一人负责为冠者加冠的宾客。 二, 挽髻,着纚。加冠当天,主人以下按序立于祠堂,迎宾者入祠堂,冠者跪在为他设置的席位上,为其梳头,将垂髻挽成发髻盘到头顶上,再用纚,即一块长二尺二寸,宽六寸的黑帛将发髻包住,然后加冠。 三, 加冠。宾者先向受冠者致词,词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而幼稚,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景福。”意思是说,在今天吉庆的日子里,为你加冠,从今以后,要去掉小孩脾气,按成年人规矩办事,祝你健康长寿,洪福无量。为其加布冠,布冠一般用黑布制作的冠巾,并用笄(簪子)把发髻冠巾固定下来。宾者再为受冠者加帽子,着皂衫、革带、系鞋。宾者为受冠者加幞头、公服、革带、纳靴、执笏等。 四, 取字。宾者先向受冠者致祝词,然后宣布给他取的字,意味着从此成为受人尊敬的成人。今后除自称或父、老师可以称其名外,任何人不能直呼其名,只能以字相称。 五, 拜见尊长。取字后,冠者拜告祠堂列祖列宗,然后拜见父母及亲属长辈,再拜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挚友。表明受冠者已经成人,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