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秋风轻拂,细雨绵绵。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南阳康氏宗亲们便早早起床,统一乘车,朝着位于淇县朝阳山的卫国康氏文化苑进发。
宗亲们身着印有“南阳市康氏文化研究会”字样的红色T恤,头戴红帽,心情激动,满怀对始祖的敬仰与对文化苑的期待。
车队行驶在前往朝阳山的路上,车内气氛温馨而热烈。大家轻声交谈,话题不离即将见到的文化苑和始祖康叔,眼神中透露出对家族历史的强烈情感与深切向往。随着目的地越来越近,宗亲们忍不住将头贴近车窗,翘首以盼。
山路一转,眼前豁然开朗,半山腰上十九座依山而建的宏伟建筑群豁然映入眼帘——红墙黛瓦掩映于苍翠之间,彩绘飞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车内顿时爆发出阵阵惊叹:“看,那就是我们的文化苑!”“太壮观了!”“祖先的荣光,就在眼前!”有人眼眶微微湿润,有人合十默念,仿佛穿越千年,与先祖遥相凝望。
车辆在苑前广场稳稳停住,宗亲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依次下车,有序地在广场前列队。康氏文化研究会的张德礼老师精神矍铄地走上前来,面带和蔼笑容,为大家讲解康氏起源、卫国康氏文化苑的整体布局、各堂馆的名称与内涵,以及其建设历程等。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宗亲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有序穿过彰德门、和集堂、卫君堂、思源堂。
宗亲们有序步入文化苑
每到一处堂馆,大家都驻足停留,认真聆听张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整个文化苑依山就势,十九座主体建筑错落有致,布局严谨,气势恢宏。红墙巍然,黛瓦如翼,庄重而不失典雅;梁枋彩绘绚丽夺目,纹饰精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窗棂雕刻细腻生动,尽显匠心巧思;月台高筑,连廊回转,将各座殿堂有机相连,既便于通行,亦在整体中彰显出传统建筑的精华与气韵。
张老师给大家细致讲解文化苑
张老师给大家细致讲解文化苑
宗亲们一路聆听,目光流连于飞檐斗拱之间,心神沉浸于历史文脉之中,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太震撼了!”“真是家族的骄傲!”
当了解到文化苑的建设过程凝聚了无数康氏族人的心血与汗水,布展承载着丰厚的家族文化内容时,大家对建苑的深远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切身体验到了自己为建苑无私奉献的价值实现和无上荣耀,自豪感油然而生,更为自己作出的无愧无悔奉献而自豪。
当队伍行至始祖堂前,瞬间安静下来,众人肃然起敬。秋风轻拂,堂前高悬的十几面“康”字大旗迎风招展,仿佛正向远道而来的子孙致以问候。殿前香炉中香烟袅袅,气氛庄严而肃穆。祭拜仪式开始前,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康献堂亲自示范进香与拜谒的礼仪,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对始祖的深切敬意。
“现在我宣布,南阳康氏宗亲2025秋拜谒始祖仪式正式开始。”秘书长康建的声音庄严而有力,拉开了拜谒仪式的序幕。司仪康汉堂手持拜谒文,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诵读:“维时乙巳年七月三十日,南阳康氏宗亲远赴始祖康叔治卫故地,在卫国康氏文化苑恭敬拜谒始祖,谨以佳肴香帛和一腔虔诚心意告慰始祖……”洪亮而庄重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引领宗亲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久远的历史岁月。
献堂会长在始祖堂前焚香祭拜
康献堂会长率先焚香祭拜。他神情凝重,郑重地撩衣、拂尘,接过香后,缓步走到香案前,双手将香高举过眉,三次躬身叩拜,随后将香郑重插入香炉之中。
百旺会长在始祖堂前焚香祭拜
紧接着,河南省康氏文化研究会百旺会长焚香敬拜,南阳市康氏文化研究会贯堂会长焚香敬拜,南阳市康氏文化研究会各位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以及其他市、县(区)研究会代表也依次焚香敬拜。
贯堂会长在始祖堂前焚香祭拜
宗亲们在始祖堂前焚香祭拜
宗亲们在始祖堂前焚香祭拜
最后,所有与会的南阳康氏宗亲排着整齐的队伍,有序地走到香案前,向始祖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每一个人都神情肃穆,动作规范,效仿着康献堂会长的礼仪,将自己对始祖的崇敬与感恩之情融入到每一个祭拜动作中。
祭拜始祖
祭拜完毕,大家来到始祖堂内,瞻仰始祖康叔塑像。大殿内,始祖康叔塑像端坐中间,他面容慈祥,眼神深邃,仿佛在凝视着后世的子孙。其左为南宫夫人,右为其子康伯懋,两侧配享八位辅政大臣,皆按史书记载塑形,栩栩如生。大殿四周的墙壁上,绘制着反映始祖康叔生平事迹的精美壁画,在灯光的映照下,人物栩栩如生。大殿四周还矗立着八位配享大臣的塑像,他们或手持文书,或手握兵器,神情各异,却都透着忠诚与果敢,仿佛在守护着康氏家族的繁荣与传承。他们神态端庄,与始祖康叔塑像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家族画面。
献堂会长给宗亲们讲解壁画内容
这时,康献堂会长主动担任起讲解员,他手持话筒,在壁画前驻足。他以温和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为宗亲们逐一讲解壁画内容。从“承赐宗器”“共赴社祭图”,到“康诰明德”“雅乐宣化”“奉命释民”,再到“训子传诰 惟善惟德”“郊社传礼”“诰命卫侯”“社宫大祭图”“食采康邑”——
一幅幅壁画依次展开,生动再现了始祖康叔敬天礼地、以德化民的崇高风范,展现了他受命治卫、施政安邦的重要历史场景,也真实记录了他初封康城、奠定康氏根基的历史篇章。
献堂会长凭借渊博的学识,从康叔的家族渊源娓娓道来,系统梳理了其作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胞弟的显赫身世,追溯先祖辅佐王室、平定天下的功业,厘清了康氏家族自卫国肇基、以国为姓的发展脉络,使宗亲们对自身血脉根源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他生动讲述康叔辅佐周王室、受命平定“三监之乱”、封于卫国后践行《康诰》《酒诰》《梓材》以仁德治国的诸多事迹,语言恳切,细节丰富,仿佛将大家带回三千年前的礼乐时代,亲见始祖明德慎罚、劝课农桑的贤君风范。在讲解中,他还特别针对历史上关于康叔的若干误解进行了严谨辨析。通过引用大量文献与考古资料,他条分缕析,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始祖形象。尤其对“康叔年少”这一长期流传的误读,他通过详实的年代推演与史料互证,科学论证了康叔受封时已年逾三十,有力解开了这一困扰族人已久的年龄之谜。
整场讲解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宗亲们围在献堂会长身边,听得格外专注,不时点头赞同,眼中满含敬佩与认同,对始祖康叔的崇敬之情也愈发深厚。
拜谒结束后,大家纷纷来到始祖堂的台阶上合影留念。每个人都面带笑容,眼神中满是喜悦与自豪,随着相机“咔嚓”一声,这一难忘的瞬间被永远定格,成为了南阳康氏宗亲家族史上珍贵的记忆。
合影留念
返程途中,车子渐行渐远,卫国康氏文化苑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中。但宗亲们却恋恋不舍,纷纷扭头回望,有人还忍不住用手机拍照,想要留住这难忘的瞬间。
当日午宴上,南阳康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康贯堂以激昂而恳切的语调,与在场宗亲分享了此次文化苑之行的深刻感悟。他动情地表示,经过一上午紧凑而充实的参观,亲眼目睹苑内十九座建筑的恢宏气象,深入体会各堂馆布展的深远立意,相信每一位宗亲都深受震撼、收获丰硕。他充满自豪地指出,如此规模宏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卫国康氏文化苑,在全国姓氏文化园中亦属翘楚,毫不逊色。
他强调,此次活动的深层用意,是让每一位宗亲真正理解建苑的重大意义。司马迁的《史记·卫康叔世家》为康姓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载,让大家清楚了解康氏血脉的尊贵与始祖康叔的赫赫功德。当代南阳康姓人发起并主导建设文化苑,既是一份家族责任,也是一份无上荣耀。这种三千年一遇的敬祖良机,参与其中意义非凡,若有错失,必将追悔莫及。
康贯堂会长呼吁,作为文化苑建设的发起者和主导者,南阳康姓人更应为全球康氏树立榜样,人人积极参与,不漏一家一户,不让任何一位宗亲在文化苑开放后,因未能在功德碑上留名而抱憾。他恳切希望各位宗亲返回后,以亲身见闻和真挚感受积极宣传,感染带动更多族人把握这宝贵机遇,献上一份问心无愧的赤诚,既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也不予后人以埋怨的话柄。
最后,为表达至诚的敬祖之心,展现南阳康氏的责任担当,康贯堂会长当场郑重宣布:在已认建卫君堂的基础上,再度捐出现金三十万元,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文化苑的建设工作。
此次南阳康氏宗亲文化苑参观暨拜谒始祖活动,不仅是一场寻根溯源的旅程,更是一次对家族文化的深切传承与血脉亲情的凝聚。它让每一位宗亲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所承载的家族根源与历史使命,也进一步坚定了大家为家族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展望未来,南阳康氏宗亲必将同心同行,在传承中延续文脉,在弘扬中光大家族精神,共同书写属于康氏家族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康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