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清晨,天空还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我们一行人便踏上了前往康海墓的行程。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陕西武功人。他自幼聪慧,24岁中举,28岁状元及第,成为明代陕西唯一的状元。然而,康海一生坎坷,因与权贵刘瑾有过交往,被削职为民,从此归隐家乡。在隐居期间,他致力于戏曲创作,与王九思共同创立了“康王腔”,对秦腔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康海的戏曲作品《中山狼》等至今仍被传颂,他本人也被誉为“琵琶圣手”,其艺术成就在明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康海墓位于陕西武功老城(武功镇)浒西庄村南,背山面水,是一处风水宝地。墓园内松柏掩映,庄严肃穆,墓冢高大,墓碑上刻有“明状元康海之墓”几个大字。2014年,康海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我们抵达康海墓时,天色尚早,墓园内一片宁静。会长手捧鲜花,步伐沉稳而庄重地走向墓冢。他绕墓冢缓缓走了一圈,仔细查看墓园的每一处细节,神情专注而虔诚。随后,会长在墓前肃立,将鲜花轻轻放在墓碑前,深深三鞠躬,表达对这位明代先贤的敬意。
十二、结语:传承不息,步履不止
四天时间,研究会一行不顾严寒,奔波数百公里,从南阳到西安,实地探访多个重要历史遗迹,从周陵的庄严肃穆到姜嫄墓的母仪传说,从文王九子墓的荒芜到平等寺的暮鼓晨钟,每一步都让我们对家族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们对守护和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责任感愈发强烈。
(作者:康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