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康氏轶闻

康家湾的传说(下)

浏览: 次 日期:2017-02-04

四、  千 岁 树

每次回康家湾,大老远就看到村子口右边土坡上矗立着一棵蓊蓊郁郁的大树。它,就是康家湾神奇的千岁树。

千岁树,我们又叫它龙刺树。树干上长满刺,越到底部刺越长越硬(足有三厘米),如一个刚烈的龙之子,目瞋虬张,不怒自威。更神奇的是这棵树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每一片叶子都浓绿欲滴。寒冷的冬天,它依然一身绿装,更显得伟岸挺拔,没有人看到它掉叶子。听老人说,千岁树也是要换叶的,只不过它是在秋冬之季的一个晚上,悄悄落的叶。更神奇的是,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它的年轮。听湾里最年长的康烈应老人说,他小时候看到的千岁树就是这个样子,而他也问过当时的春爹老人,春爹老人回忆说,他小时候看到这棵树也是这个样子。这至今是个谜。

现在目测,千岁树有十几米高,树干直径有六十公分,树冠直径可达五米。其实,千岁树一直在生长,只是极其缓慢。这与它的性子刚烈有关,它要长直,要长龙刺,所以人们看到它老是那个样子。

小时候,我们都喜欢爬树,见树就爬,村子周围的树我们都爬遍了。虽然千岁树下面长满龙刺,但我们依然想爬上去。可不管我们身手多么矫健,怎么努力,就是爬不上去。一个叫启伢的男孩,长得很壮,爬树的身手最好,他不服气,非要爬上去,以为自己正名。最后,他弄断了两根龙刺,结果也没有爬上去,还摔了个四脚朝天,躺在床上几天起不来。

有人说,千岁树是龙的化身,遇土逆生(龙合水),落此生根,凡人俗子是不能近身的。

相传清朝年间,康家有一个读书的孩子,非常刻苦,常到千岁树下读书。可他天资愚钝,不管怎么学,就是不如别人。有一天中午放学,孩子受到了其他孩子的讥笑。他非常苦闷,中午饭也没吃,一个人跑到千岁树下哭泣。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一个白发银须,头上隐隐有龙角的老人。他走到孩子跟前,和蔼地问孩子为什么哭。听完孩子哭诉后,他又问孩子:“你真的喜欢读书吗?”孩子坚定地点点头。老人又问:“读书后干什么?”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当一名好官,造福一方百姓。”老人捋着胡须点了点头,然后用他宽大的手掌抚了抚孩子的头,说:“孩子,回家吧,记住你今天说的话。”说完,人就不见了。孩子非常吃惊,同时,他觉得一股气流进入大脑,顿感通透澄澈。

从那天起,孩子像换了个人似的,七窍玲珑,博闻强志,过目不忘。再后来,他考中进士,被朝廷封了官。他一直牢记白发老人的话,清正廉洁,爱民如子,深受百姓喜爱。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的虚实,但我知道千岁树下住的一户人家(据说是一栋木转楼)的几个孩子读书都非常聪颖刻苦。后来日本兵来了,烧了他们家的房子,他们举家迁往四川,临行时一家人在千岁树下磕头不起。前几年这家的后人来寻根,还专门来看望千岁树,说老人们经常提起,还说千岁树一直在荫庇他家。现在,这家人在四川发展很好,后代读书也非常上进。

康家湾千岁树的传说,向我们昭示了康氏祖训之四:刚正不阿,好学上进。

   五、万 岁 石

紧邻康家湾村的北边,有一个小土坡,坡上东西方向大大小小长有十三块石头。这些石头紧紧相挨,如骨肉相连,每一块都洁白如玉,又坚硬如铁,表皮上留下千万年风霜侵蚀过的苍颜。不知多少年了,它们就一直这样安然静默地日夜守望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康家湾的子民。一到夏天,石头周围草木繁茂,藤缠蔓绕,蝶舞虫啾,一派生机盎然。白色石头隐没其间,若隐若现,绿白相映,实乃奇观。

有人说这些石头是女娲补天后的陨石,也有人说是太白金星有一次选了最好的原料炼丹(准备给王母娘娘祝寿的),他让两个仙童日夜看守,没成想到了七七四十九天的最后关头,两童子因过于困倦,竟然睡着了,误了开炉的时辰。等太白金星赶回来一看,炼丹过火了,他一气之下,把炉鼎掀了底朝天,十三颗仙丹就化成了这十三块石头,坠入凡间了。

这是康家湾有关“十三块石头”的两则神话,此外,民间还世代流传着另一个版本。

起先小山坡上只有一些树木杂草,并没有石头。到了明末,康家湾发展很快,不仅人口大增,而且还开辟了不少田地。刘个冲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到刘个冲去干农活,小山坡是必经之地。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去刘个冲务农回来的人们谈起了一件怪事。说有人在经过小山坡的时候,看见一只白色的母鸡引着一群白色的小鸡在草丛中戏耍,可一晃又不见了,而且只有早晚才碰得到。有老人说这是鸡们在炼食,早接露,晚浴霞。于是就经常有好事者专门去寻,去碰,可什么也没找着。

当时村里有一个孤寡老妇,右眼有疾,日子过得很艰难。她经常在人们农收后到田地里去拾捡些掉落的稻穗。有一天傍晚,老人从刘个冲捡了一小篮稻子,准备回家搓出来。在经过小山坡时,看到了一群白色的鸡。她想,这么晚了,怎么还在外面找食?肯定是饿了。就放下篮子,拿出几根稻穗,搓下稻谷,撒向鸡群。小鸡们高兴地跑过去,争吃起来。老人看着也高兴,挎起篮子,慢慢回去了。后来,老人的眼睛竟然明亮了,她家的空箩筐里也不知被谁装满了稻谷!

又过了两年,有一个姓樊的人在康家打长工。这人平日里好吃懒做,还爱小偷小摸。一天清晨,他驮犁赶牛去康家湾的刘个冲耕田。当经过这个土坡时,他看见一只白母鸡引着十三只雪白的小鸡正在草丛中觅食。长工心想:我每天辛辛苦苦干活,你们却一天到晚享受!便扬起右手,“嘎”地一声,一鞭子甩了过去,正抽中了一只小鸡,其它的鸡连忙跑进树丛中(就是现在石头的地方),转眼不见了。长工再一看,他抽中的小鸡也不见了,眼前竟然出现一坨金子。他喜出望外,马上拾起金子,心中想,有了金子,还不好好享享福。便辞了工回家去了。可第二天,他背上就长了一个大脓疱,流脓流血,又痒又痛。长工实在无法忍受,只好拿出金子,让家人去变卖,请医抓药,折腾了两年,脓疱治好了,而金子也刚好用完了。而且,自此他的右手再也不能用力,浑然废掉了一样。

也是从那时起,再也没有人见过这群白色的小鸡了,而小土坡上则长出来十三块白色的石头。其中一块最大,在东边,其它十二块依次相连。所有石头都紧紧相依,似乎都在望着那只小鸡被抽中的地方,还在等那只小鸡吧?

多少年来,康家湾的小伙要出去闯世界,临行,都会来到这石头上站立许久;而母亲也常常会在傍晚时分来到这里,映着夕阳,傍着石头,眺望远方……

康家湾有关“万岁石”的传说,向我们昭示了康氏祖训之五:不贪不掠,勤俭持家。

六、康 王 山

康王山,位于康家湾的正西边。

明朝年间,康王山不叫这个名字。那个时候,山很大,连着现在后面大片的地方。山上,树木密密层层,高大茂盛,直插云霄;林间,杂草丛生,花果遍地;山里,野兔、山鸡、狍、獾,还有各种鸟,随处可见。方圆百里内没有这么好的地方,老人说,是因为这片山的土质好,土壤肥。当时,一些王公贵族经常来此狩猎,每次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有一年秋天,一位王爷身体一直不舒服,看病吃药都不见好转。他听说康家湾有这么一个好去处,一时兴起,想出来活动活动。于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他带着一队人马来到康王山。

到这里一看,果然风景优美,草木茂盛,飞禽走兽,隐藏其间。王爷一下子兴致大发,便跨上马,弯弓搭箭,与随行人一起在山中竞马驰骋,追逐猎物。

临近黄昏,王爷才意犹未尽地收箭挂弓。此时,下属看到他气色甚佳,就率众齐呼:“王爷安康,王爷安康!”王爷此时也感觉身心非常舒畅,病体好像一下子痊愈似的。他看了看满满的猎物,又看了看这座青山,朗声说道:“此处真是个宝地,实乃本王的康山啊!”一时之间,人呼马啸,一片欢腾。

康王山由此而来。

后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兵扫荡各村庄。危急时刻,康家湾的人跑进了康王山。日本兵追到这里,疯狂搜山。可他们就像进了一个谜宫一样,找不到方向,搜了好久,连一个人影也没搜着,康家湾躲过一劫。

村民有感于康王山的庇荫,后来,在这里修建了山神庙和土地庙,祭祀香火不断。可惜,解放后被拆除了。然而,康家湾人对康王山的敬畏之意一直不改。2008年第六届康家湾理事会率领康家后裔把始祖康重五公及康母陈氏请到了康王山,并修墓立碑,面东而建。

每年清明和春节,康氏后裔都会前来烧香祭拜。

康王山之传说,昭示了康氏祖训之六:不忘先祖,世代安康。

天佑康氏,天佑康家湾,天佑康家子孙。

 

后记:这篇文章,是在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红安分会会长康传鹏的鼓励和支持下而完成的。他一直致力于族谱、寻根、联亲的事务,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推广和做大康氏文化研究事业。作为康家湾的人,我深为其精神所感动,而且我自小就是在康家湾听着老人讲故事长大的,这些故事无不蕴含优秀的家族文化情愫,可我们的后代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在当下康氏文化研究事业越来越灿烂的背景下,编写此文,以此来推介康家湾,推广康氏,也让后代传承康氏优良传统,我责无旁贷,也乐意为之。敬请宗亲们斧正、传播。

在这里,也特别感谢康烈应老人的大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