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系大观

爵誉康氏祖源不容“揣测”

浏览: 次 日期:2017-06-10
      近年来,由探究康氏南八公支系祖源的问题而引起,有人在网络上对爵誉康氏祖源进行无端“揣测”,作为一个年过古稀的爵誉康氏族人,有理由借“中华康氏网”及《康氏文化》向天下所有康氏人说说爵誉康氏祖源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爵誉康氏的族源有族谱依据。“康之前,本姬姓,是西周卫康叔姬封的后裔。”历来康氏族谱的记载,都没有丝毫的含糊。爵誉康氏祖源在《爵誉康氏族谱》上有准确记载,绝不容“揣测”。

一、泰和县康氏

目前,在江西省泰和县境内居住着两大康氏支系。其中一支是吉州别驾胄公之后,由匡姓而改康,是为晋阳堂康裔。如今,该康氏支系分布在泰和县塘洲镇、灌溪镇等地。2016年10月9日,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康献堂会长率“华夏康氏”摄制组来泰和第一站就在灌溪的晋阳堂康氏碧山、秀水开展祠堂文化拍摄。泰和县康氏文化研究会历年来的工作依靠这两大支系的力量,把本县康氏文化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两大支系和谐相处,不分彼此,得到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的好评,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另一支是卫康叔之后,由姬姓而转康者,为京兆堂康裔。公元589年隋平陈完成统一后,先世康赐由河南迁至金陵乌衣巷。传至10世如绚,二十评事,仕唐为华州刺史,生五子:长子大明,次子大全,三子延康,四子延和,五子延孝。如今,在泰和县境内京兆堂康裔有居住县城官溪路的大明公后裔;有在禾市镇厦溪和桥头镇西堂居住的延和公后裔;有在塘洲镇横乾、印霞江、古瑞山、金滩、马市镇铜庄、苏溪镇雷冈、油居和螺溪镇爵誉、圳口居住的延孝公后裔。遗憾的是五子当中,尚有大全、延康之后裔,截止目前,还未联系上。

延孝公生子二:长国辅,次国弼,在泰和他们兄弟俩的后裔自古被称为康氏左右两派。国辅一胞产三男:长子文、次子忠、三子信,镇抚有功,谓三将军。据不完全统计,左派国辅公位下住泰和及迁徙外地的族人有25万;国弼子一,名子行,号能甫,南唐末期曾任白下(泰和古名)邑宰,估计缘因此,才带动他的堂兄弟多人从金陵至泰和开基肯构,繁衍后代。据不完全统计,右派国弼公位下,住爵誉、雷冈等地以及迁徙外地的族人有16万左右。

再来看看如绚公位下儿孙的字辈。

六十五世:如绚

六十六世:大明、大全、延康、延和、延孝

六十七世:国器、国用(大明子)、国赞、国相(延和子)、国辅、国弼(延孝子)

六十八世:子志(国器子)、子恩、子惠(国赞子)、子懋(国相子)、子文、子忠、子信(国辅子)、子行(国弼子)

上述几代人的字辈、排序,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能看出是骨肉至亲。

有人曾这样“揣测”:“……如此说来,爵誉康氏倒真的有可能从禾市镇厦溪走来!厦溪康氏源流,基祖子恩、子惠、子懋堂兄弟三人可否就是三将军子文、子忠、子信的别称呢?”这些不根据事实说的话,这样不合乎常理的“揣测”怎么能出自一个高年龄、高学历的长者笔下呢?真让我难以置信!

二、爵誉康氏族谱谱序

还是先摘录有人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让天下康氏人来品评分析,“……号称京兆堂的爵誉,竟然一篇‘序’都难找到,这不奇怪吗?”“……1947年以前没有完整的《康氏族谱》?”事实是这样的,爵誉康氏族人历来缅怀先祖之德,寄以孝心,相沿相继,截止1949年解放前,已修编谱牒8届。最早的是左派国辅公之孙康仕季所撰,他登科宋朝进士,仕江淮制置。仕季公当时不远千里,到金陵祖籍地采访康氏的源流,于宋咸平癸卯年(1003年)撰成《康氏源流实录》一篇,这篇珍贵的《康氏源流实录》成为京兆堂泰和康氏源流的重要依据,左右两派历届族谱都将它转载在重要的位置上,予以传承珍藏。

自国弼公传到77世淳伯公、友政公、宗瑞公,约在1338年前后,爵誉康氏续修族谱一届,而在元、明的战火中,淳伯公之房被焚,该谱牒图书被焚毁。

若干年后,泰和康氏右派爵誉、雷冈分房修谱。自康熙己丑合修康氏右派总谱后,相隔210年,到民国八年(1919年)才又续修了康氏右派通谱,谱的内容上下连贯,左右衔接。这届续修族谱离现在只有近百年时间,共四大本,至今保存得较好。去年,献堂会长率“华夏康氏”摄制组莅临爵誉,专门对该谱的所有序文进行了拍摄。

曾几何时,有人还在指责文天祥、解缙等鸿儒给京兆堂泰和爵誉康氏作的谱序,而到了今天,有人则又持另外一种说法,说什么“竟然一篇‘序’都难找?”这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下面以民国八年(1919年)康氏右派通谱为例,本人粗略统计了一下,其中新序,旧序共23篇,序文作者有内亲外戚、有政界、学界知名人士等。明朝著名哲学家、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科探花罗钦顺,为雷冈康氏族谱题序,(笔者注:此序文同时收录在康氏右派通谱中)下面敬录其一节:“……雷冈康氏在吾邑千秋乡,去邑城仅一舍许,谱称其先世当五代之际有能甫者(笔者注:子行公)来官泰和,遂选胜于雷冈之下家焉,更宋历元至吾朝盖数百年矣!……”以上引自《四库全书》整庵存稿。另有序文的作者如明朝兵部尚书肖维祯、明朝靖江王府左长史康奎等人不胜枚举。因篇幅有限,这里只能将爵誉康氏族谱序文的一些情况作简要介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欢迎对爵誉康氏族谱有兴趣的人前来实地考察,沟通交流,这对消除偏见会大有裨益。

三、京兆堂泰和康氏源流

少数人在网络上频频发出质疑,怀疑京兆堂泰和康氏的祖源,尤其对爵誉康氏族源,不顾当地康氏族人的情感,随意评说,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一会儿说京兆康裔是粟特裔,一会儿说京兆康裔是晋阳匡易康,一会儿说京兆康裔是康居国康裔等等说法,甚至有人居然说:“康宽治副会长早期的家就在泰和西门匡村。”上述种种说法缺乏史料依据,不从史实出发,随意乱说。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族谱为依据,认真调研、深入考证,来研究京兆泰和康氏源流。以下就我所接触到的史实,特提出来供各位宗亲辨析。

1、京兆堂泰和康氏左派《大成谱源流实录》节选

“康本姬姓,自黄帝之曾孙,高辛之子,曰稷,得姓虞,传至周文王子,武王弟康叔,文王有天下,武王末受命,康叔诰封于卫。周之宗室,子姓且蕃,所封益众,烨烨芳声,遥遥华胄,王孙公子,衣冠相传。至隋平陈时,来迁金陵邑之乌衣巷。继之有祖如绚,二十评事仕唐,拜华州刺史,生大唐开成五年正月,殁天佑二年己丑十月,享年六十有六,配金陵司马氏,生大唐会昌元年辛酉三月,殁后梁乾化二年壬申五月,享年七十有二,合葬金陵钟山。…… 宋咸平癸卯春月吉日   嗣孙仕季顿首拜书”

2、京兆堂泰和康氏右派《西昌康氏右派族谱序》节选

“始封至秦,凡历三十余世而国除,其后子孙家河南,遂以先世之谥为姓。汉元朔四年,有周子南君名嘉,从征匈奴得侯封孙延以功承爵。绥和元年,又进侯为公,嗣是代有显盛者出焉。隋开皇时曰赐公者始由河南迁金陵乌衣巷。赐事母以孝闻,举开皇辛丑进士,为监察御史,弹劾不避。官至右司都事司农丞,后任河中府治中尚书六部郎中。是为金陵初祖也。”(见《西昌康氏右派族谱》卷一第26-27页)

3、京兆堂泰和康氏《官溪族谱序》节选

“……康氏远祖后稷至姬周,康叔封以字为氏,数千年掇巍科膺膴任者,代不乏人,至唐大理少卿如绚,而其族益显。绚生五子,大明、大全、延康、延和、延孝,其徙居吾邑,厦溪者和孙子恩、子惠、子懋也;同时肇基爵誉、铜庄、横乾、瑞山、金滩者,即孝孙子行、子文、子忠、子信也。官溪基祖觉继,乃长房大明七世孙。由是吾邑康氏鼎足而三,不过以其时考之,觉继之来或后百数十年,故异流虽可同源,而服穷实已亲尽,形隔情睽其势然也……

奉政大夫庚辛併科举人栋选一等湖北补用知县

邑人  郭志安   甦安”

4、京兆堂泰和康氏《厦溪西堂茶园族谱·序》节选

“氏之有康,本出于姬,周文王子康叔。康叔封卫至秦,历三十余世,而国除其后家河南,遂以先世之谥氏而为康。予邻郡吉州泰邑高行乡厦溪尤其嫡派所衍,尝稽其源流实录,溯厥由来,知其系隋开皇时,赐公由河南徙金陵之乌衣巷登弟而仕,名显于时。传唐末十一世延和公,官尚书左丞,生子二,长国赞娶谢生子二,长子恩娶谢,次子惠娶胡。次国相娶谢,生子一名子懋娶谢。因后主李煜国亡,兄弟南迁卜居泰邑厦溪,及后各分别邑异地不能枚举,独是前当时代未远,族姓虽散处,而未始无相处之日,亦未尝有视亲犹疏之憾。……

兴国内阁学士   王国轼”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深入调研奔走于泰和康氏各地,搜集来的康氏翔实史料,足以说明问题,答案是明确的,供天下康人参阅。在此更希望有的康氏族人,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随意评说,影响中华康氏大家庭的团结。在寻根的路上,要讲究方式,讲究方法,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以求得圆满结果。我认为,这才是康人之福!

京兆堂康氏是世世代代传承过来的,其祖源证据确凿,绝不容任何人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