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谱系大观

江西省现存康氏谱牒派系情况概述

浏览: 次 日期:2017-01-20

 

 

   江西省各地康氏族谱在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总会现存九部,经过认真阅读和信息比对,现就这九部族谱所反映出的江西康氏支派情况作如下概述。
   通过对总会现存江西康氏族谱的研究,我们看到,江西省康氏的主要派系多集中在吉州泰和及周边地区,他们中百分之九十属京兆郡康氏后裔,由隋代来自中原的金陵始祖康赐繁衍而来。自隋唐以来,直到仕后唐为天德军防御使康延孝,才始立江西泰和。“国辅公以弟国弼无传,命其子子行为嗣,分为左右派。”(见《印溪康氏族谱》)。延孝生二子,长子国辅,行八十评事,是泰和康氏左派的始祖;次子国弼,行九十评事,是泰和康氏右派的始祖。从此,“泰和康氏分左右两派,称左辅右弼,延孝公尊为泰和康氏始祖。”(见《爵誉康氏村志》)。可见,聚居在这里的康氏主要是左辅右弼两大派系,其迁徙时间是后唐至宋代以及之后的各个朝代。迁徙泰和的康氏,大抵来自金陵乌衣巷及从这里转徙南方浙江和福建、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其迁徙这里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南唐国辅公娶金陵司马氏二十五娘,当南唐保泰十年壬子,一产三男,子文、子忠、子信因功分别授正将军、参将军、副将军。“……南唐归宋,三将军遂不复仕,由金陵避地,徙居吉州之泰和,孟居铜庄,仲居横干,季居古瑞山,子姓繁衍,遂为吉州望族。”(见《奉新康氏重修康氏族谱序》)。二是右派始祖国弼公之子“子行,号能甫,初仕潭州司户,后任白下(现泰和)邑宰,以官为家,秩满解官,卜居义禾村,是义禾村开基祖。”(见江西爵誉谱《泰和康氏子行房发祥地爵誉简介》)。从这两处引述中我们还可看到两点:一是江西吉州以泰和为中心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清代逐渐形成了左右两派康氏的徙居向往之地和聚居之所。二是凡三将军后裔皆为左派,凡子行公后裔皆为右派。
   江西现存九部康氏族谱中,左派共有五支。一是江西《奉新康氏族谱》中所记支派,原籍福建长汀县水车街,属“三将军”后裔。这支康氏早年也应该是从金陵转徙出去的。此谱序载:“康熙年间,十世祖日文兄弟数人,前后转徙泰和县狮子口,以为聚族谋。此康氏迁徙的原因也。日宇公携弟日宗公侄庆月于雍正七年二月也徙居于此,至乾隆十二年,我清月公千里间关只身来奉,闻石溪之大湾有康氏,遂驻足焉。”此支迁奉始祖为清月公。二是《遂川县南江排溪康氏族谱》所述支派,其族谱如是记:“……我排溪派始于副将军子信之长男仕学,由古瑞山派分宁州、双井至九世英才,迁龙泉初寓七厢,继徙家鹅村至十世祖华峰,方徙排溪而开基焉。”从中看出本支系副将军后裔,属于左派,始迁祖华峰公。三是《遂川康氏五遴公谱》所记支系,谱云:“十二世恭可公之子五遴公知龙泉县事,历任有年,在官多所建白,民皆歌功颂德,解组后籍于龙泉,是遂川之康。”足见此支属于左派。四是《印溪康氏族谱》所述支派,谱云:“……第由子忠而下,传至十世至景山公由横干居浩徙,又八世传至务忠公以浩徙址隘徙居印溪,遂为印溪始祖。”此系左派,迁印溪始祖为务忠公。五是《金滩村康氏族谱》所述支系是古瑞山子信公后裔,谱云“第七世由本镇黄塘大队的瑞山徙居金滩村”,属于左派,始迁祖为叔忠公。
   属于右派的共有两本谱记所述支系,这两本谱记实为同一支系,但各有表述。《爵誉康氏村志》中这样记载;“……右派始祖国弼公在金陵乌衣巷生子行,号能甫,南唐时为潭州司户,因后主主政无能而国亡,与堂兄子文、子忠、子信南迁,转白下(泰和古称)邑宰,遂以官为家秩满解官,卜居本县义禾村,生子二,次子顺甫,远徙外地,杳无音信(雷冈续谱时,继之有后,纯属有误),长子华甫,生子二,长子祥甫,奉命回南京奉祀先祠,次子祥应留义禾村启我爵誉、雷冈之后。祥应公留居义禾后,生二子,长子肇庆,次子重庆。北宋时期,肇庆公奉命徙居龙溪”。以此可知爵誉支系为右派,其开基祖为肇庆公。《爵誉康氏族谱》与《爵誉村志》共述一支,其谱序是这样说的:“爵誉康氏一世祖国弼为泰和右派祖,仕九十评事,在金陵生一子,字子行号能甫,子行公初仕潭州司户,任白下(现泰和)邑宰。以官为家,秩满解官卜居义禾村,是义禾村开基祖,衍至四代祥应公衍庆,生子二,长子肇庆,奉父命外徙,播迁爵誉,勤劳经营,赀产日富,遂决意在此繁衍……”这两个谱记共同说明,泰和爵誉系右派开基之地,肇庆公为开基之祖。
   此外《夏溪西塘茶园东园共修康氏族谱》所述支系比较特殊,谱云:“……延和有二子,长国赞,次国相。国赞有二子,长子恩、次子惠,曾任白下邑宰。后南唐后主李煜亡国,第十三世的七兄弟,子文、子忠、子信、子行、子恩、子惠、子懋都徙居到泰和县开基建村……,子恩、子惠、子懋卜居厦溪,为夏溪基祖,尊国赞、国相为始祖”。从此可以看出,这支康氏既不属于国辅公左派后裔,也不属于国弼公右派后裔。但又和这里的左右派联系密切,因为他们祖上毕竟同出一源。
   在总会现存的九部康氏族谱中,《程溪康氏六修族谱》所载支派属于匡改康。其谱曰:“先世始祖句须公,晋阳(今山西太原)本姓姜,为鲁匡邑宰,以邑为氏,改姓匡。汉武帝时传至通为丹阳令,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汉宣帝时传至纲,为东海太守。居东海(今属山东)生子二,衎、衡。分为两派,传至稠,归宋,避太祖讳易匡为康。其长子宣居金陵,次子宁徙仙槎乡前溪,三子宝徙庐陵儒林麻州。也有易匡为王的。……稠公长子宣,宣教郎深溪祖,宁公虔州司马徙仁善乡深溪仙槎乡前溪;宝公大理评事徙庐陵儒林麻州;宁传至十八世义乌公,由泰和前溪徙清德乡新圩(今高兴乡),已传二十八世,义乌公迁兴辟基为第一世,传至四世达可公,于明洪武十八已丑又由口塘新村迁程溪开基。”从谱中可知,这支匡改康分支发源于山西晋阳,汉武帝时已居金陵,汉宣帝时崧为太原丞,复赘居东海(今山东),传至稠公归宋,易匡为康。其长子宣居金陵,次子宁为虔州司马落居江西,后徙仁善乡深溪,其后裔义乌公由泰和前溪徙清德乡,传至四世达可公,于明洪武迁程溪开基。
   综上所知,仅从总会现存族谱来看,江西康氏支派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后唐延孝公所衍的左右两派康氏;二是延和公所衍的非左右派康氏;三是句须公后裔所落居江西泰和的“匡改康”康氏。从唐宋开始,他们以不同时间不同背景徙居吉州泰和一带,形成了江西康氏相对集中的一大特点。当然,江西其它地方也有很多康氏,但因总会没有存谱,不能作更详细的支派研究,只能待谱牒资料完整时,再作补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