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讯息

崇文尚武世风淳 政通人和百业兴-平山县东王坡乡上庄村寻根探访实录

浏览: 次 日期:2025-09-23

三河交汇润山村,始祖东来育子孙,

风雨如磐四百载,崇文尚武世风淳。

倭奴残暴烧杀抢,热血男儿勇献身。

砥砺初心创佳绩,政通人和百业兴。

宗族文化,源远流长;

宗族荣耀,浩浩荡荡。

灯火阑珊,夜深人静,仰望浩瀚苍穹,那一颗颗闪烁的星辰,可否便是祖先的眼睛在凝视着我们?

让我们满怀虔诚之心,走遍田野乡村,深入探寻康氏祖先的迁徙足迹,深刻领悟康氏祖先的创业历程,充分挖掘康氏宗亲的历史文化,大力弘扬康氏家族的奋斗精神,奋力谱写康氏文化的时代华章。

河北省平山县东王坡乡上庄村,是平山县康氏家族居住人口较多的村庄之一,为深入探寻康氏祖先的迁徙脉络,认真梳理康氏家族的时代变迁,平山县康氏文化研究会分别于2025719日、89日、98日,三次深入上庄村,通过走访调研、核对族谱、研读墓碑等多种方式,并结合该村正在撰写的村志,经征求该村相关人员意见后,现对上庄村康氏家族相关资料予以整理,全文如下。

一、三河交汇润山村

上庄村位于道教名山-王母观山正南五公里处,北距东王坡乡政府所在地四公里,南距平山县城二十公里。东与康庄村隔河相望(南甸河),南与北焦坡村、坡头村接壤,西邻小河北村、王陈庄村,北与觉石院村隔河为邻(觉石院河)。村落面积约2.23平方公里,村域呈西高东低走势,村民住宅分为前街、后街、西头街、大街、南庄子、北庄子六个区划。

该村由于受南甸河、闫庄河、觉石院河三河交汇冲积,从而形成了土地肥沃的小平原,粮田、丘陵、河滩各占其一,宜种植小麦、玉米、葵花等农作物,西部丘陵多产花生、棉花、红薯等杂粮。

全村在册4031345人,其中90%为康姓,其他有张、刘、何、苏、秦、曹、赵、桑、安、智10个姓氏,如今在村常住人口约650人。

二、始祖东来育子孙

2009年该村康氏宗亲其中一支在村西岭“康氏墓地”特立一座廊庙式石碑,正面为《康氏家谱》,始迁祖康天庆名列首位,其后为:子寿孝、孙文奎,均为单传,至第四世为兄弟二人(宣雷、宣雨),第五世兄弟三人(丁臣、丁君、丁贤)。该碑刻家谱对本支(第五世康丁臣)后裔均有详细记载,一直排列到本支第十二世(其他支记载不全)。据该支第十二代宗亲康苏建介绍,碑刻家谱排到了第十二世,现今又有了四代人,也就是说,自始迁祖康天庆至今,该支康姓人已传至第十六代。另据带我们探访的康金亮宗亲(80岁)介绍,他也是第十二代,属该碑康氏另一支,同属康天庆后代。石碑背面为“康氏家族名人录”,顶端刻有“康天庆明朝万历年间从康庄来上庄”字样,下刻清朝至现代十一位历史文化名人的职务简介,一目了然。(注:康庄村位于上庄村正东,中间隔南甸河,两村相距不足两公里。)

为进一步梳理该村始迁祖迁徙脉络,202598日下午,平山县康氏文化研究会康艳霞会长,康元元、康军法、康振清宗亲及研究会特约顾问、平山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檀彦龙及碑帖古文字专家孙彦平先生一行六人,第三次奔赴上庄村深入探访。经再次核对高氏墓碑,聆听老人口述,查看康氏家谱,对该村始迁祖状况另有重要发现,详情如下:

   1.康天庆夫人高氏墓碑碑文最新解读

探访组首先再次来到该村村北的“康天庆夫人高氏墓”墓碑处,轻轻挖开半埋地下的墓碑,反复查看确认位于墓碑右侧和左下角的碑文内容。在檀彦龙主席指导下,经多次尝试,此前两处“□□”的四个字依然无法辨认,而在“生父天庆”后边的三个“□□□”能够辨识为“叔天法”三个字。意思是“祖父获义生了父亲康天庆和叔叔康天法两个儿子”。这是一个新发现,之前我们的认知是康天庆为单传,现在,从碑文确认,康天庆并非单传,还有一个同胞弟弟叫康天法。这一发现,也有助于丰富位于上庄村西岭的廊庙式石碑上的康氏家谱内容。另外,此前辨识的“训子守孝”中的“孝”字,经进一步辨识应该是“学”,即“训子守学”。至此,右侧碑文更正如下(为便于理解加注了标点):

“肇始本土人康家庄乃祖居之地,后移居上庄。始祖讳荣,祖讳获義,兄弟三人,大祖获仁,三祖获祥。義生父天庆,叔天法,父早亡。□□高氏禀冰霜之节,效孟母之贤,训子守学,颇达忠孝,崇祯十六年殁於正□□。恩下立石铭以志不朽云

注:“□”者表示不能辨识的文字。

而在碑面左下角的文字则是立碑人。之前,根据89日所拓碑文,初步辨认碑面左下角有“陈氏”二字。即康天庆的儿媳陈氏立此碑。此次经进一步辨识,此处为以下三列文字:

“孙男□□思(友)

□□□□□

陈氏”

据此推理,立碑者中除陈氏外,还有她的儿子(碑文中显示之“孙男”),其他文字因难于辨识而暂未确定是何人。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在立碑者名单中,“陈氏”二字在字体上明显大过其他人。据此推断,由于碑文显示康天庆早亡,可能其儿子年龄尚小,因此,当时陈氏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陈氏在立碑一事中所处的地位也较为显著。

2.上庄村的“九甲”一支康姓人

在康天庆夫人高氏墓碑现场,来了一位上庄村康氏宗亲康全平(58岁)。他为人热情又善解人意,见我们被蚊子叮咬,便主动回家拿来火绳驱赶蚊虫。据他本人口述,他所在的这一支在古时被称为“九甲”,与康天庆并非同一支,至今还保留一个清朝咸丰年间的祖上墓碑。为进一步了解详情,我们请他带路去查看墓碑。在上庄村南1里许有一条沟,呈东西走向,墓碑就在沟北侧坡上的玉米地里。由于正值深秋,庄稼茂盛,杂草丛生,寻找墓碑确实不易,最终咸丰年间的墓碑没有找到,但找到了另一块墓碑,此碑立于清朝道光十九年正月,墓碑上刻有“皇清士讳国泰康公妻王氏合葬之墓”。墓碑半埋于斜坡之上,碑面左侧的碑文被泥土掩埋,无法辨认。此碑主人康国泰在上庄村乃至康庄系康姓家谱中处于什么位置,有待进一步考证。

3.上庄有四支康姓人,而非仅康荣(康天庆)一支

在上庄村东头牌楼处,我们采访了正在那里闲聚的十几位康姓老人。据他们口述:上庄村除康荣(康天庆)一支外,还有另外三支,四支康姓人均来自康庄村,这四支康姓人是平行且独立繁衍生息到今天的。很巧,这十几位老人中,分别有四支人在场。除康荣(康天庆)这一支外,我们暂时以被采访者的宗亲姓名来代表其他三支。

1)康荣(康天庆)一支;

2)康更怀(87岁)一支;

3)康旦旦(84岁)一支;

4)康更海(83岁)一支,即“九甲”支脉;

关于有无家谱,康荣这一支有康天庆夫人高氏墓碑和西岭廊庙式碑上记载的康氏家谱;康旦旦讲,他们的这一支保留着一个家谱。其他两支(康更怀和康更海)则表示暂不清楚有无家谱。

4.康旦旦所在一支的家谱

康旦旦家位于上庄村西头,他有三个儿子,三座院落并排所建,他住中间一座。旦旦宗亲向我们展示了他珍藏的家谱,第一代注明“康公府 王氏”,以下有八代,至今共九代人。康旦旦说他在第九代,第七代有一支已迁往本乡的下峪村,他们那里也可能有家谱。说到他们这一支和康天庆一支的关系,据他回忆,前辈老人曾说过,他们这一支比康天庆这一支先来上庄村。关于墓碑,旦旦宗亲记得,当时上级要求平坟时,是他和另一个自家兄弟两人去自家老坟平的坟,还挖到过砖墓,看到里边有积水。他还记得祖上的墓碑在本村康应狗家盖房子时被掩埋了,具体是埋在房屋下,还是埋在猪圈墙里已记不清了,更多信息有待进一步考证。

5.关于康姓人的交往轶事

得知我们是康氏文化研究会的寻根探访人员,闲聚在村东头牌楼处的康姓老人们兴致大增,显得十分亲近,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些早年间康姓人的交往轶事,抄录于此,以图共勉。  

1)康家村结婚新人到康庄村认祖

据康更海老人回忆,上三汲乡康家村人在儿子结婚后,都会带着新媳妇到康庄村上坟认祖。

2)富裕的康荣后代

据康全平宗亲口述,听老人说,康荣这一支的后代很富有,远在西部山区的营里乡一带也有田产,靠收地租挣钱。主人夏天出门时,佣人会拿着凉席跟随,主人休息时,佣人便急忙为主人铺开凉席。

3)九甲·九户人家

九甲一支早年人口不旺,曾长期保持九户人家,人口基本没有增长。一直到了新社会,人口才慢慢增多,家庭户数也超过九户了。

4)九甲康姓人有一支迁往王坡村,信了天主教

据康全平宗亲口述,这支康姓人信奉天主教后,曾经回上庄村吃过散伙饭,在向祖上磕头时,他们不是面对祖上,而是背对祖上。

5)不收康家人修车费

康旦旦说,他早年开过修车铺,曾有康家村康姓人来找他修车,他坚持不收他的修车费。

6)九甲的女婿为岳父家立碑

据老人们回忆,九甲一支当时有北焦坡村的女婿,正是这个女婿为岳父家立了一块墓碑。

6.上庄村康姓人迁徙脉络分析

8月初去康庄村探访时,根据康庄村康金录老人口述(暂未见到家谱、墓碑等文字记载),康庄系祖上康姓人迁徙脉络大致为:“康氏始祖(年代、姓名未知)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至康庄村时有八个儿子,俗称老八门。其中,老二迁至三汲乡康家村;老三、老五迁至两河乡南白雁村;老六、老八则留在南甸镇康庄村,而老大、老四、老七三门迁往哪里暂未能确定。

本次探访,虽然上庄村四支康姓人都称自己的祖上来自康庄村,但他们是否是康庄老八门之老大、老四、老七这三门,尚无确切依据。另据上庄村老人口述,上庄村有互相独立且平行发展的四支康姓人,其中一枝是“九甲”,那么,九甲一支是不是康庄老八门之外的另一门—即第九门呢?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对康庄系康氏脉络有以下两种推测,如下图所示,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7、尚待进一步考证事宜

根据以上探访情况,初步推断上庄村的始迁祖并非一人一支,而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可靠依据,故此,短期内很难还原四百年前的迁入状态,诸多疑团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1)关于康荣一支:

由于康天庆夫人高氏墓碑碑文显示康天庆有一弟弟叫康天法,需进一步考证康天法后代脉络;

2)继续查找上庄各支康姓人的墓碑和家谱:

对九甲一支的墓碑,建议在秋收种麦后再去查看。

3)多方查找证据,认定始迁祖先:

始迁祖究竟是康荣一人,还是四支康姓人分别有自己的始迁祖?换句话理解,上庄村三支康氏是不是康庄系老大、老四和老七门的三门之一?九甲一支是不是康庄系康家老九门?

三、崇文尚武世风淳

上庄村历史久远、民风淳朴,崇文尚武,励志图强。清朝时便在村东口建起一座关老爷庙,庙前曾设有一尊汉白玉狮子,造型优美、雕工细腻。每逢庙会期间,人山人海,香火旺盛,来自周边村庄的善男信女们载歌载舞,祈求安康。可惜的是,此庙毁于那个特殊年代。

2010年仲秋,村民康八金、康书云、康书亮组织村民集资数万元,重新在旧址上复原了关公庙,又在村东口修建牌楼一座,并雕刻雄狮一对矗立在牌楼两侧,楼柱上镌刻对联一副“一渠清水绿沃野,双狮威镇保平安”。牌楼正面匾额上写“上庄村”。字体刚健有力,由曹顺祥老师题。

四、倭奴残暴烧杀抢

193777日卢沟桥头一声炮响,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同年1218日日军武装占领平山城,并不断向我抗日根据地展开疯狂扫荡。1940年上庄村正式成立党支部,带领群众抗击倭寇,保卫家园。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为康喜槐,早期党员有康庆寿、康丑合、康英绪、康世魁、康庆太、康庆福、康祝玉、郭秀婷、闫宝莲、康士英等人。

由于上庄村党组织坚强有力,群众基础良好,地理位置优越,1946年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入驻上庄村,该村也成为敌占区少有的战地医院之一。某日,护士在院内晾晒衣物、纱布时,被敌人发现随即遭敌机多次轰炸,炸毁民房数十处。

19478月,著名医学国手金岚女士在上庄村抢救伤员时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为纪念这位医学国手,立碑一块,正面刻有“河北省北平市,年35岁、人民革命医学国手金岚大夫千古”,落款为“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2001年将墓碑移至村口与该村英烈纪念碑一起竖立,以供后人瞻仰缅怀。

五、热血男儿勇献身

上庄村广大群众思想进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其中武会、社火、老虎下山尤为驰名,大抬鼓声震八方,文艺乐队(军乐队)更是声名大振,曾上过省报,团长康金中、康文平贡献甚大。

尤其是祖辈相传,融入血脉的忠肝义胆、恩怨分明的豪迈气概,铸就了上庄人民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日寇铁蹄践踏我大好河山之时,英勇顽强的上庄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踊跃参军参战,无私拥军支前,成立了游击组、青抗先、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组织,拿起刀枪,英勇杀敌,保卫家园,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因此也多次遭到日本鬼子的疯狂报复。

1944123日(腊月二十八)夜间,驻南甸堡垒的100 多日本鬼子在汉奸带领下,突然闯进村里挨家挨户大搜捕,并抓走了30多人,其中包括党支部书记康丑合、抗联主任康元道、爆破组长刘狗子、中队指导员樊狗子及康应拴、李珠女等10名党员干部。鬼子用大刀、斧头将他们活活砍死,还将樊狗子用木匠锛子活活锛死,其状惨不忍睹。

1944218日(正月二十五),因汉奸告密,日本鬼子再次扑向上庄村,找到该村游击队员藏身的秘密洞口,威逼利诱队员们出来投降,然而全体队员却宁死不屈,誓不投降。穷凶极恶的小鬼子无计可施,便残忍地找来柴草和辣椒燃烧成毒气吹向洞内,致使十名游击队员全部牺牲。

2001年国庆节前夕,为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全体村民在村口牌坊南侧树立了烈士纪念碑。正面刻有“上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有14位英烈名单,其中包括康姓烈12位。另立纪念碑一座,纪念被日寇残杀的29位上庄抗日群众,其中康姓22位。

六、政通人和百业兴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上庄村政通人和,万象更新,水泥路四通八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分之一的村民购置了新楼房,90%的家庭银行有存款,家有小轿车,过上了衣食无忧,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养鸡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全村现有养鸡户10户,年出栏肉鸡10万只,年产鸡蛋200吨,养鸡业年产值突破60万元。

勤劳、善良、正直、勇敢的上庄人民,正在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上昂首阔步,再创辉煌。

附:上庄村康氏古今文化名人

康风翔:清朝时考取监生。

康德智、康德纯:清朝时考取秀才。

康福寿:爱国将士,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抗战时期任国民革命军 29 师副师长,战斗中壮烈牺牲。

康希武:华北军区服役,后任甘肃省水利厅干部,正厅级待遇。

康祝亮:又名康栓驴,与妻子康永华同为南下干部。1949 年南下工作,先后任安徽省东流县长、贵池县县委书记、安庆市政法委书记,1987年离休,正厅级待遇。

康三星:毕业于天津学院电子系,后任河北省电子厂工程师。

康书林:入朝作战退役后曾任平山县农机局局长(离休)。

康金山:老师范生,家中有几代人高学历,任高职,其中长子康泽平正团级、次子康建平科级、三子康建中营级。

康英贵:南下干部,曾任衡阳市公安局干部(正局级)。

康文中: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河北省委省政府智库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三实智库特邀专家,北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政治高级教师,集团校优秀共产党员,海淀区骨干教师,海淀区“四有”教师,海淀区先进育人模范,海淀区教育科研带头人

康华平:曾任内蒙古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正厅级。

康寿昌:曾任石家庄市公安分局局长

刘彦芹:省劳动模范、省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

康庆兵:农民企业家,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康文虎:改革开放后任二十余年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修桥铺路,为村建设贡献甚多。

康永利:毕业于解放军陆军参谋学院,现任县委编办副主任。

康金亮:教书育人40年,桃李满天下,三代人从事教育事业,堪称“教育世家”。

康黑山:高级教师,父女(女儿康利梅)二人同获中学高级职称。



(作者:康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