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康氏文化研究会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长江路779号
电话:0377-63117878
邮箱:kswhyjh@126.com
QQ: 2404165663   1465588485 

当前位置:首页 > 各地讯息

寻根动态——平山康氏文化研究会上庄村拓碑纪

浏览: 次 日期:2025-08-11

一年前,我们扬起风帆;一年后,我们高歌远航,寻根问祖,我们永远在路上。

2025年8月9日凌晨六时许,薄雾弥漫,视野模糊,平山县康氏文化研究会康艳霞会长携康元元、康习龙、康军法等宗亲来到王坡乡上庄村村北,准备拓印该村先祖康天庆夫人高氏墓的古碑。

此次拓碑,特别感谢平山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檀彦龙,以及烟堡村檀众芳、韩鹏海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自带宣纸、拓包、喷壶等专业工具,放弃周末休息,义务支持康氏文化研究工作,令人感佩。

此碑立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距今已历380载风雨。岁月侵蚀之下,碑文字迹已显模糊,部分字痕几近湮没。

图片1.png 

前夜刚下过一场大雨,石碑被雨水浸透,清晨雾气氤氲,宣纸贴上后久久难干。更麻烦的是,石碑周围杂草丛生,露水打湿了大家的裤腿和鞋子。为确保拓印清晰,我们向村民康喜亮借来水桶、抹布和刷子,仔细清理碑面,连字缝里的泥土也一一刷净。正当为潮湿的拓纸一筹莫展之际,本村宗亲康文龙骑车路过,见状急忙赶来帮忙,并主动回家骑来三轮车。随后,众人合力将石碑抬到车上,推到阳光下晾晒,待碑面稍干后又拉回树荫下继续拓碑。

图片2.png 

拓碑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杂艰辛。荒郊野地蚊虫肆虐,即便康习龙宗亲带了驱蚊药水,可大家仍被叮得满身红包。康军法宗亲不得不再次去村民康喜亮家,借来蒿草编织的火绳点燃驱蚊。当我们专注于拓印时,所有的疲惫与瘙痒仿佛被遗忘。随着“康天庆”“获义”“高氏”等名字逐一浮现,所有人都兴奋不已。为辨认残缺字迹,大家查阅明末清初碑文书写惯例,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反复推敲,甚至对照村中康氏家谱石碑,最终补全了康天庆及其父兄的名字。那一刻,所有辛劳化作欣慰。直到工作完成,才发现裸露的皮肤上蚊虫叮咬的红包已连成一片。

中午时分,康文龙宗亲见我们仍在忙碌,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为了抓紧完成第二张拓片,我们婉拒了他的好意。与此同时,和爱协会康健宗亲从内蒙古出差归来,未及休整便风尘仆仆赶来支援,途中不断电话询问进展,抵达后立即投入工作。直到将近十二点,第一张拓片方告完成,随即马不停蹄展开第二张拓印。虽汗流浃背、饥肠辘辘,但想到此举为家族留存珍贵史料,每个人都觉得满心欢喜。

图片3.png 

 

图片4.png 

值得一提的是,村干部康建雷和康国生得知我们的行动后,特意安排人员携带工具前来协助,虽因信息有误未能相遇,但这份热忱与支持,令人倍感温暖。在此,谨向所有关心与帮助此次拓碑工作的宗亲与乡邻,致以诚挚谢意!

附:康天庆夫人高氏碑记全文

“始本土人康家庄乃祖居之地,后移居上庄,曾祖讳(乐,策),祖讳获义,兄弟三人,大祖获仁,三祖获祥,义生父天庆000,父早亡00。高氏禀冰霜之节 ,效孟母之贤,训子守孝 ,颇达忠孝,崇祯十六年殁,于正00思(恩)下立石銘以志不朽云。

时顺治贰年正月二十二日立

 OOOOOO。

 OOOOOO

 陈氏立

碑文解读:

1.此碑文系康天庆儿媳陈氏为婆婆康天庆的夫人高氏而立。

2.碑文明确记载:康氏原居康家庄,后迁居上庄村。

3.康天庆祖父为康(乐或策),父亲康获义,大伯康获仁,三叔康获祥,儿子守(孝),即陳氏的丈夫。

4.康天庆早亡于外地。

5.其子康守孝于崇祯十六年亡于正(少两个字)。

6.碑文中“0”符号处为字迹模糊、无法辨识部分。

图片5.png 

注释:据石碑上康氏家谱,第一世康天庆之子,第二世为康寿孝(而高夫人碑记上记录,康天庆之子为康守孝)

(作者:康习龙)